从帕米尔高原到塔里木盆地,从昆仑山脉到阿尔泰山麓,广袤的新疆大地上,无数奋斗者正用双手书写时代篇章。作为记者,十年间我走遍天山南北,在沙漠绿洲、雪山草原间见证着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的交织,记录下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深刻变迁。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达里雅布依乡的变迁堪称时代缩影。这个被称为"最后沙漠部落"的村落,曾与世隔绝两百公里沙丘。2019年冬,村民依明·买提库尔班锁上胡杨林间的老屋,带着妻子跨出篱笆墙的那一刻,标志着延续数代的游牧生活正式转向现代文明。如今,新居里第一次响起的防盗门闭合声、燃气灶火焰跃动声、电费账单的打印声,共同谱写着"一步千年"的跨越乐章。村里组建的养殖合作社让羊群有了专业照料,旅游合作社则解放出更多劳动力走向城市。五年间,从在沙丘间赶骆驼十天到县城,到如今乘车一小时直达安置点,空间距离的缩短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的进步。
帕米尔高原上,28岁的艾尔开牙·多力开正在创造新的历史。这位塔吉克族姑娘从马背到列车,成为中国首位塔吉克族女列车长。在喀什开往成都的列车上,她与民间艺人共舞的画面,恰是民族交融的生动注脚。五年前,当铁路部门在南疆招聘时,这个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抓住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如今,她目送着更多乡亲通过铁路走向远方,自己也在不断突破——2023年考取列车长资格,用专业服务连接起大小城镇。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像她这样的"高原之花"正在绽放:首位参加5000米赛马的女骑手古丽艾萨、在葱岭演艺中心表演音乐剧的阿曼古丽、用刺绣技艺传承文化的那尼克,她们用柔美与坚韧点缀着严酷的高原。
北疆牧场正在经历静默的革命。裕民县牧民巴哈提·特留克西家的变化颇具代表性:石块牛粪垒起的棚圈变成40平方米商铺,收款到账提示音取代了马鞭声,女儿昆树阿克的大学奖状铺满半面墙。这个幸福之家见证着传统游牧向现代生活的转型——小女儿通过国家免费医学生项目走出大山,母亲在牧场经营着日益红火的生意,父亲则用扩大的畜群支撑着家庭发展。在昭苏县巴尔格勒津村,42岁的古力巴哈提正在畜牧兽医专业课堂汲取知识,她和44名同学即将获得的中专毕业证,将为牧区带来新的职业可能。
这片占国土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无数建设者正在创造奇迹。天山胜利隧道贯通时,和静县乌兰牧骑队的哈达献给了建设者;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超万米深地塔科1井完钻时,石油工人的欢呼声震动了沙海。在喀纳斯景区,交警马国军从雪崩中救出被困游客;在独库公路,养护工乌斯曼·巴克驾驶装载机清理雪崩;在昆仑山区,上学车队由警车护送初中生穿越险途。这些场景构成新疆发展的立体画卷:电力工人在帕米尔高原架设线路,天文工作者在慕士塔格峰观测星空,采棉机在沙雅县棉田往返作业,巡边员魏德友在萨尔布拉克草原坚守五十载。
从沙漠腹地到雪山之巅,从牧场毡房到城市社区,新疆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在发生深刻变革。当机械化转场的牧民车队驶过那拉提草原,当"夏牧场·游牧文化旅游节"上的冬不拉声吸引都市游客,当深圳援疆医生在库科西鲁格乡卫生院问诊,这些瞬间共同诠释着:在保卫与建设边疆的征程上,每个奋斗者都是时代的主角,共同奏响"我们新疆好地方"的壮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