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围绕小米手机宣传海报的争议在网络上持续发酵。事件的起因是小米发布的一款新手机宣传海报中,“逆光之王”四个大字格外醒目,然而在海报的右下角,却以极小的字体标注了“逆光之王是产品设计目标”的说明。这一细节引发了众多消费者和法律界人士的关注。
有观点指出,小米此次宣传行为涉嫌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根据我国广告法,广告中禁止使用“最牛逼”等绝对化用语,此类表述容易引发不正当竞争。而“逆光之王”的宣传语,在消费者看来,很容易理解为该手机在逆光拍摄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同类产品难以企及。这种表述方式,被认为是对广告法规定的变相突破。
一位法律从业者表示,从法律角度看,小米的这种宣传行为不仅可能误导消费者,还违反了市场经济的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也是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在进行广告宣传时,应当遵循真实、准确的原则,不得夸大产品性能或进行虚假宣传。
此次事件并非小米首次陷入宣传争议。此前,小米也曾因宣传用语问题引发过类似讨论。有消费者认为,企业频繁在宣传上“打擦边球”,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影响了行业的公平竞争环境。
与此同时,市场上其他企业的一些宣传行为也被提及。例如,华为曾因“爱国”主题的宣传引发争议,部分观点认为这种宣传方式可能对消费者形成道德绑架;西贝莜面村也曾因宣传内容被指存在美化之嫌,被质疑为“愚弄低智客户”。这些案例反映出,当前部分企业在宣传过程中,存在过度包装、误导消费者的问题。
有分析认为,企业宣传应当回归产品本质,以真实、客观的方式向消费者传递信息。过度依赖夸张的宣传用语,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吸引眼球,但从长远来看,却可能损害企业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只有坚守诚信底线,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市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