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元启上海•数智新界”为主题的2025元宇宙发展论坛近日在上海市漕河泾会议中心举办。此次论坛聚焦上海“国际数字之都”建设目标,集中展示元宇宙行动方案实施成果,推动核心技术突破与多元应用落地,助力上海巩固元宇宙产业领先地位。
步入会场,一条创新成果展示长廊尤为引人注目。各类智能显示设备、交互终端及数字孪生平台有序陈列,将抽象的“元宇宙”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实体形态。其中,一家扎根上海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十年技术沉淀,成功将无介质交互显示屏从科幻场景带入现实。据企业高级商务经理沈扬介绍,该技术自1996年启动研发,2015年团队回国后持续攻关,2019年突破光波导平板技术瓶颈。目前产品已应用于博物馆展陈互动、医院多模态医疗设备及汽车领域概念验证,即将在下一代车型中实现规模化搭载。
另一家本土科技企业则聚焦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真实场景信息与可视化平台的实时映射。创始人阎晨现场演示了机场、港口、工厂等场景的数字孪生系统,通过纯国产自研的三维引擎,可同步追踪超10万飞行物或集装箱的动态。该引擎以28兆的轻量化安装包,实现全球最小体积与最高运行效率的双重突破,为智慧城市管理、工业智造等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消费终端领域的创新同样令人瞩目。部分参展企业推出可定制形象性格的“数字人”,通过模型算法实现人机互动,嵌入台式音响后化身家用智能助手,展现元宇宙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潜力。这种将前沿科技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的尝试,引发业界对智能终端未来形态的广泛讨论。
论坛期间,学界与产业界代表围绕技术路线、应用场景及产业价值展开深度对话。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葛东波透露,自2022年率先布局元宇宙赛道以来,上海已形成3000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通过持续完善产业链布局与生态建设,上海在技术创新、场景开放及融合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国元宇宙产业发展树立标杆。
在应用场景拓展方面,上海创新实施三批次“揭榜挂帅”机制,以需求导向推动技术落地。第二批重大应用场景成果集中亮相,涵盖振华重工、上海开放大学、中山医院等标杆项目。第三批需求榜单同步发布,聚焦工业、医疗、交通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元宇宙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首批40项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优秀成果同步揭晓,覆盖数字内容、XR眼镜、3D引擎等六大赛道,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路径。
政企合作层面,浦东、徐汇等区与多家领军企业签署13个合作项目,涉及数字孪生园区运营、AI虚拟直播系统开发等领域,标志着市区联动、政企协同的产业生态加速形成。全国首个《元宇宙成果分类和价值评价的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则为产业规范化发展提供标准依据。
本次论坛由上海元启元宇宙产业促进中心与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设置产学研商业闭环、应用场景落地路径、跨平台协作规范等四场分论坛,构建从技术到产业、从标准到市场的全景式交流平台。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盛雪锋表示,将通过论坛持续发挥枢纽作用,推动“政产学研用”资源整合,助力上海成为全球元宇宙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的核心阵地。
上海元启元宇宙产业促进中心主任端木海婴指出,元宇宙作为多技术融合的应用型领域,有望成为中国实现技术弯道超车的关键赛道。中心通过成果推广、标准制定及产业咨询等服务,推动软硬件协同创新,助力优质成果走向市场,构建完整的产业闭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