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元启上海·数智新界”为主题的2025元宇宙发展论坛近日在上海市漕河泾会议中心举办。本次论坛聚焦上海“国际数字之都”建设目标,集中展示元宇宙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应用成果,推动产业生态完善与创新实践落地,进一步强化上海在全球元宇宙产业中的引领作用。
论坛现场,一条贯穿会场的创新成果展示长廊成为焦点。悬浮于空中的无介质交互显示屏、高精度数字孪生平台、智能消费终端等前沿技术,将抽象的“元宇宙”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实体体验。其中,一家上海本土企业研发的“空气屏”技术尤为引人注目。据像航(上海)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商务经理沈扬介绍,该技术历经十年攻关,已实现量产应用,覆盖博物馆互动展示、医疗多模态设备、汽车概念验证等领域,并与多家大型车企达成合作,未来将搭载于新一代车型。
另一家上海企业则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现实场景实时映射至可视化平台,为智慧城市管理、工业制造和科学仿真提供核心支撑。上海迅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阎晨现场演示了机场、港口等场景的实时运行画面,其自主研发的三维引擎以28兆的轻量化安装包,实现了超10万飞行物体或集装箱的动态追踪。“这一纯国产引擎已达到全球最小体积,同时保持高性能运行。”阎晨强调。
论坛期间,多款智能消费终端的创意应用引发关注。例如,一款集成“数字人”功能的台式音响,可通过模型算法定制形象与性格,实现家庭场景下的互动陪伴。这类产品体现了元宇宙技术从工业领域向消费市场的延伸,也揭示了产业价值落地的多元化路径。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葛东波在论坛上透露,自2022年率先布局元宇宙赛道以来,上海已形成全国领先的产业基础。截至2024年底,全市元宇宙核心产业及相关联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通过持续完善产业链布局、开放应用场景,上海正推动元宇宙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未来,上海将围绕技术创新、场景挖掘和生态建设三大方向发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高地。
作为推动技术落地的关键举措,上海自2022年起实施三批次场景应用“揭榜挂帅”计划。论坛现场,第二批重大应用场景成果集中亮相,涵盖振华重工、上海开放大学、中山医院等机构。同时,第三批需求榜单正式发布,聚焦工业、医疗、交通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元宇宙技术的融合边界。首批40项元宇宙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优秀成果同步公布,涉及数字内容、XR眼镜、3D引擎等六个赛道。
政企合作方面,浦东、徐汇等区与多家领军企业完成13个项目签约,涵盖数字孪生园区、AI虚拟直播系统等领域,标志着市区联动、政企协同的产业生态加速形成。全国首个《元宇宙成果分类和价值评价的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则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论坛由上海元启元宇宙产业促进中心、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主办,设置四场分论坛,围绕产学研闭环、商业落地路径、跨平台协作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盛雪锋表示,希望通过这一平台,构建上海面向全球的元宇宙技术揭榜与场景创新枢纽,形成“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上海元启元宇宙产业促进中心主任端木海婴指出,元宇宙作为多项核心技术的融合载体,是中国实现技术弯道超车的关键领域。他强调,产业促进需聚焦成果推广、标准制定和生态培育,推动软硬件协同创新,助力中国在全球元宇宙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