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宝山展区机器人创新应用亮眼,未来机器人非得“人形”吗?

   时间:2025-09-30 22:14:30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宝山区南大智慧城,机器人正以多样化的形态融入城市生活。不同于传统认知中“人形”的单一标准,这里的机器人以精准适配现实需求为导向,衍生出舞狮表演的机器狗、书法创作的机械臂、咖啡配送的智能臂等创新应用场景。这种“非人形”的探索路径,正成为区域科创实践的鲜明特色。

2025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宝山展区以“科创改变生活”为主题,在南大智慧城拉开帷幕。开幕式上,机器狗鼓阵艺术表演成为焦点,十二只机械犬组成的编队以整齐划一的动作敲击鼓面,传统艺术与未来科技的碰撞引发观众惊叹。这场持续八分钟的首秀,展现了机器人技术从功能实现向艺术表达的跨越。

作为艺术季的核心活动,“智慧乐跑”赛事吸引了数百名跑者参与。2.6公里的赛道从科创之门延伸至上师大附中宝山分校,宇树科技研发的G1人形机器人与Go2机器狗担任“陪跑官”。G1以每秒1.5米的速度匀速前行,Go2则通过尾部LED屏实时显示跑步数据。终点处,参赛者手持3D打印的科技奖牌与机器人合影,赛事直播平台累计观看量突破50万人次。

在产业观察层面,辛顿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科频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面临双重挑战:单台设备数十万元的制造成本,与有限的应用场景形成矛盾。以家庭服务场景为例,现有机器人仅能完成5-8项基础任务,而企业投入产出周期长达5-7年。这种经济账使得多数资本保持观望态度。

对于机器人形态的争议,李科频提出差异化发展路径。其团队研发的污水处理巡检机器人采用履带式底盘与可伸缩机械臂,能在直径60厘米的管道内完成水质检测、裂缝识别等任务。这类特种机器人证明,非人形设计在特定场景中更具效率优势。“未来三年,垂直领域的机器人创新将超过通用型产品。”李科频预测。

这家仅有30名员工的科技企业,通过聚焦地下管网巡检、化工园区监测等细分领域,已实现年营收数千万元。其研发的防爆巡检机器人搭载多光谱传感器,能在易燃易爆环境中连续工作72小时,相关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种“小而精”的发展模式,正在重塑机器人产业的竞争格局。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