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国产算力如何落地生根?AI大赛搭台、“百校计划”助力产业新生态

   时间:2025-09-30 23:29:04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全球人工智能(AI)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高端芯片作为支撑大模型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已成为各国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如何将算力优势转化为产业创新动能,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近日,由国产芯片企业壁仞科技主办的第二届“飞翔杯”AI应用创新挑战赛引发广泛关注,这场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特色的赛事,为AI技术落地提供了全新范式。

作为首届“飞翔杯”GPU编程挑战赛的升级版,本届赛事在赛制设计上实现三大突破:赛题范围从GPU编程扩展至AI全场景应用,覆盖智慧政务、医疗健康、先进制造等八大行业;新增由壁仞科技联合华山医院、一蓦科技设计的揭榜赛题,聚焦AI4S(AI for Science)、智慧医疗等前沿领域;参赛群体从高校学生扩展至企业开发者、科研团队及个人创客。这种开放式的竞赛架构,为不同背景的创新者提供了同台竞技的舞台。

赛事技术支撑体系彰显国产算力自信。依托壁仞科技自主研发的高性能GPU集群及BIRENSUPA™软件开发平台,参赛者可免费调用包括DeepSeek、Qwen在内的主流国产大模型。这种“硬件+软件+模型”的全栈支持模式,极大降低了AI应用开发门槛。多位获奖选手在采访中表示,壁仞GPU在性能指标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具备显著的性价比优势,其稳定性和易用性超出预期。

在决赛现场,16支入围队伍展示了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高校组冠军项目“万物灵”AI语音交互引擎,通过纯端侧部署实现了低延迟语音识别,其技术路径与团队追求的国产算力自主化理念高度契合。项目负责人姜昊指出:“壁仞科技提供的端侧部署方案,让我们在实验室的技术积累能够快速转化为商业产品,这种转化效率在传统竞赛中难以实现。”

行业组表现同样亮眼。冠军项目“音潮AI大模型”针对海外音乐模型访问受限的痛点,开发出本土化音乐创作平台。项目负责人姜涛透露,选择壁仞GPU不仅因其性能优势,更看重其构建国产化技术闭环的战略价值:“从硬件到算力,实现全链条自主可控,这是中国AI产业突围的关键。”

赛事的教育价值在颁奖环节得到进一步延伸。壁仞科技与浙江大学宣布启动“百校支持计划”,将联合开发的AI通识教育解决方案向全国高校推广。该方案包含“通识课程+实训平台+算力中心”三位一体体系,已入选中国信通院《2025年“人工智能+”行业标杆案例》。浙江大学李骏翔教授介绍:“去年我们已实现AI课程全校覆盖,今年与壁仞科技的合作,将把这种教育模式推广至更多院校,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这场创新盛宴的背后,是多方生态力量的协同。上海市计算机行业协会秘书长裘维东提出三点期望:聚焦真实需求开发应用、深化国产算力与AI模型的融合创新、加强跨领域协作。浙江大学科研负责人朱小军教授则从生态建设角度指出:“赛事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国产芯片的实践机会,也为科研人员洞察产业需求提供了窗口,这种双向互动对拓展国产AI生态边界至关重要。”

壁仞科技执行董事长在致辞中强调:“硬核科技需要创新破局,产业发展必须人才筑基。去年首届赛事让我们看到年轻开发者眼中的光芒,今年参赛团队提交的实际应用方案,更让我们看到中国AI创新的源头活水。”这种对人才培育的执着,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每个环节——从与清华、复旦等顶尖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到打造覆盖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人才生态链,壁仞科技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