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融资传言与战略转向:月之暗面出海试水C端付费,能否复制OpenAI之路?

   时间:2025-10-28 10:52:40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经历一年融资空窗期后,月之暗面终于迎来资本市场的积极信号。据多方消息证实,这家以长文本模型Kimi闻名的AI企业即将完成数亿美元新一轮融资,领投方或为硅谷知名风投机构a16z。尽管公司尚未对此作出官方回应,但此次融资动向被业界视为其战略重心向海外市场倾斜的重要标志。

国际投资人对月之暗面的技术实力已表现出明确认可。SPAC模式先驱查马斯·帕里哈皮蒂亚在播客中公开称赞Kimi K2模型,称其团队已将核心工作负载迁移至该平台,特别强调其性能优势与成本效益远超OpenAI和Anthropic的同类产品。考虑到月之暗面长期依赖美元基金的资本结构,此次海外融资或预示其将效仿SPAC模式,谋求在境外资本市场完成上市。

面对DeepSeek带来的行业冲击,月之暗面正通过双重战略调整重塑竞争力。一方面加大底层模型研发投入,Kimi K2的万亿参数架构被视为构建推理模型的地基;另一方面全力押注智能体(Agent)商业化,推出全栈智能体助手OK Computer。这款能自动生成PPT、设计网页的产品,在海外市场的上线速度明显快于国内,非付费用户仅能获得三次试用机会,凸显其控制运营成本的考量。

商业化路径选择上,月之暗面展现出与国内同行截然不同的策略。当智谱、阶跃星辰等企业深耕B端市场时,杨植麟团队选择复制OpenAI的成功模式:通过会员订阅制向C端用户收费。海外版Kimi提供19美元、39美元、199美元三档套餐,国内对应49元、99元、199元价位,核心权益集中在K2 Turbo模型加速、深度研究工具及OK Computer使用次数。据内部人士透露,公司设定了年收入1亿美元的激进目标。

海外市场成为这场商业实验的关键战场。SimilarWeb数据显示,Kimi今年9月海外访问量占比仅11%,与Genspark单月880万访问量形成鲜明对比。为突破重围,月之暗面9月起密集释放海外岗位,涵盖社媒运营、开发者生态、API商业化等领域。其开源的Kimi K2模型被视为构建开发者生态的敲门砖,但面对智谱GLM-4.6等竞品在模型调用量榜单的崛起,月之暗面仍需更多技术突破。

技术路线调整方面,公司展现出破釜沉舟的决心。年初决策层叫停K1系列模型更新,集中资源攻关K2基础算法,甚至暂停市场投放。这种策略导致其月活用户数被豆包等竞品超越,但为后续产品开发奠定基础。目前官网招聘信息显示,AI编程类智能体产品正在研发中,印证了杨植麟关于"智能体将产生端到端价值"的判断。

在定价策略上,月之暗面直接对标智能体领域头部产品。其199美元最高档套餐与Manus、Genspark持平,但提供的服务矩阵仍显单薄。对比OpenAI的Pro版套餐,Kimi尚未具备多模态模型和视频生成等增值服务。这种定价底气部分源于技术自信——K2模型在推理性能测试中曾位居调用量榜单前列,尽管近期已被智谱新模型超越。

资金储备为这场冒险提供了缓冲空间。累计四轮融资超110亿元的现金储备,配合300人规模的精干团队,使月之暗面在运营成本上保持优势。据接近公司的人士透露,算力支出占据总成本大头,但随着训练推理成本下降,财务压力已大幅缓解。这种资源禀赋支撑着其挑战OpenAI地位的野心,K2模型研发直接对标Claude Opus 4等海外顶尖闭源模型。

在AI五小虎的竞争格局中,月之暗面选择了最具风险的发展路径。当MiniMax通过海螺AI深耕C端社交、阶跃星辰与百川智能专注B端服务时,杨植麟团队坚持"模型+产品"的双轮驱动。这种策略既需要持续的技术突破维持模型优势,又依赖精准的市场运营构建用户生态。在AGI理想与商业现实的夹缝中,这家企业正试图走出一条独特的全球化道路。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