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领域光模块行业,近期因“易中天”组合(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的三季度财报发布引发市场剧烈波动。尽管三家企业均受益于AI算力建设浪潮实现同比业绩增长,但环比数据分化导致资本市场态度迥异,其中行业龙头中际旭创凭借稳健表现成为唯一同时实现营收与利润双增长的标的。
10月30日财报发布当日,新易盛股价重挫7.9%,天孚通信跌幅达11.56%,而中际旭创仅微跌2.3%。这种差异在业绩数据中早有预兆:新易盛三季度营收环比下降3.17亿元,天孚通信减少0.48亿元,而中际旭创在营收环比增长12.4%的同时,净利润环比增幅达18.7%。毛利率表现同样呈现梯队分化,中际旭创前三季度毛利率提升至40.74%,新易盛和天孚通信则因成本压力出现波动。
中际旭创在当日机构电话会议中释放的积极信号,成为支撑其股价的关键因素。公司管理层透露,海外主要客户已明确2025-2026年需求规划,并持续上调资本开支。面对旺盛订单,企业正通过双重策略布局未来:供应链端提前锁定光芯片等核心物料,技术端已完成1.6T光模块的市场卡位。据披露,重点客户自今年三季度启动1.6T产品部署后,订单量持续攀升,预计2026-2027年将迎来其他头部客户的大规模采购。
毛利率提升的三大驱动力在中际旭创的说明中清晰可见。高端产品占比提升方面,800G光模块已进入稳定放量期,1.6T产品占比持续扩大;成本优化层面,硅光方案在800G和1.6T产品中的渗透率预计将突破40%,较传统方案降低15%-20%成本;生产端良率提升至98%以上,较年初提高3个百分点。这些改进使得公司在价格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中仍能保持利润空间。
技术迭代节奏的把握成为企业分化的核心因素。中际旭创已启动3.2T产品研发,但明确表示2026-2027年市场重心仍在1.6T和800G产品。这种审慎的技术路线与部分同行形成对比,新易盛虽在800G领域保持竞争力,但1.6T产品尚未形成稳定供货能力;天孚通信则因光引擎业务扩张导致营业成本增幅超过营收增幅,前三季度成本同比增加52%,高于营收47%的增速。
运营风险在高速扩张中逐渐显现。三家企业存货减值损失同比激增,其中天孚通信存货周转天数延长至120天,较年初增加25天;新易盛管理费用因人员扩张同比增长38%,吞噬部分利润空间。这些数据反映出行业在需求爆发期面临的供应链管理挑战。
国际投行对光模块行业的战略定位持续升级。花旗银行最新路演反馈显示,在覆盖的49家机构投资者中,73%将光模块列为AI供应链投资首选,优先级超过PCB和AI服务器。该行认为,随着AI集群向“Scale-up”架构演进,光模块的带宽需求可能达到传统“Scale-out”架构的十倍,这种技术变革将催生数百亿美元的新增市场。
这种产业趋势判断与中际旭创的布局不谋而合。公司透露,正在研发的ASIC芯片驱动光连接方案,预计2027年前后可实现商业化应用。该技术可将现有数据中心内部通信带宽提升5倍以上,满足AI大模型训练对低延迟、高带宽的严苛要求。目前已有三家北美云服务商表达合作意向,相关产品进入原型测试阶段。
市场对技术领先企业的容忍度显著提升。尽管中际旭创当前估值已达动态市盈率45倍,但机构持仓比例仍持续上升。花旗分析指出,在AI算力需求年均增长35%的预期下,具备核心技术、稳定供应链和明确客户指引的企业,其估值溢价具有合理性。这种分化态势预示着,光模块行业正从普涨行情转向结构性机会,技术迭代能力和客户绑定深度将成为决定企业长期价值的关键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