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通电子的会议室里,文锟刚结束一场产品评审会。这位1988年出生的执行总经理,娃娃脸上带着腼腆的笑容,与职场中常见的雷厉风行形成微妙反差。从湘北小镇到滨海都市,他用十六年时间完成了从技术骨干到企业管理者的蜕变,如今选择在长沙芙蓉区扎根,书写着事业与家庭的新篇章。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常德津市,电力供应时常中断。当其他孩子抱怨停电耽误玩耍时,年幼的文锟却借着母亲烧灶的火光完成作业。"蜡烛和煤油很珍贵,必须趁天黑前写完。"这种刻在骨子里的自律,让他成为老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小学毕业后,父亲咬牙送他到二十公里外的安乡读初中,每月抱着被子走几里路搭车的经历,锻造出他独立坚韧的性格。中考时,他以全县理科前五的成绩考入重点班,却在高中遭遇首次挫折——老师刻意用难题磨练这群尖子生,某次化学考试全班最高分仅42分,这场"不及格"的洗礼让他懂得脚踏实地的重要性。
家庭的变故来得猝不及防。父亲检修有线电视时从电线杆坠落,肩胛骨和肋骨多处骨折。作为顶梁柱的倒下让家庭陷入困境,母亲忙于照顾病人,姐姐情绪受影响成绩下滑。本该叛逆的文锟突然长大,将全部精力投入学习,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厦门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这个选择,为他打开了通往技术世界的大门。
在厦大的七年本硕时光里,文韟沉浸在电路与算法的世界。研二时通过学院推荐,他成为华为联合培养生,开启了职业生涯的第一站。"床垫文化"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为解决技术难题,团队常常通宵工作,困了就铺开床垫短暂休息。这段经历让他完成三个重要转变:从学生到职场人,从学术研究者到工程师,从保守求稳到奋斗者心态。导师戏称他为"求知若渴的蚊子",这个昵称背后是他对技术近乎偏执的追求。
毕业后加入普联科技的经历,让文锟接触到路由器领域的前沿技术。一年后,他受昔日导师邀请加入创业团队,主导研发出行业首款千兆级智能光纤路由器,比华为同类产品早半年面世。然而创业之路充满坎坷,运营商集采壁垒让这款技术领先的产品未能打开市场。这次挫折让他深刻认识到,技术突破必须与市场需求结合。在后续创业中,他带领团队攻克SSD固态硬盘受潮导致的设备离线难题,国庆假期连续奋战排查问题,最终通过优化测试软件、更换硬件、升级系统等方式解决故障,这段经历让他完成从技术专家到管理者的蜕变。
2020年,在深圳科技圈历练多年的文锟开始思考回归。妻子的话点醒了他:"我们像两个陀螺,忘了为什么而转。"这位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的高材生,为支持他的事业多次调整职业规划。文锟最终决定回到长沙,加入康通电子。从产品经理到研发总监,再到执行总经理,他在这里找到事业与生活的平衡点。下班后辅导孩子功课、听孩子分享学校趣事,这些平凡时刻让他明白:真正的成功不仅是职场晋升,更是能在家庭需要时准时出现。
如今在康通电子,文锟将童年养成的自律转化为"先想清楚再行动"的研发理念,把创业积累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应用于企业运营,更将多城打拼的感悟转化为对团队成员的关怀。从津市灶台的火光到深圳创业的灯火,再到芙蓉区的万家灯火,这位理工男用十六年时间找到事业与生活的最优解。在芙蓉区这片创新热土上,像文锟这样的技术人才正带着大城市的经验与视野归来,在这里实现着事业与家庭的双向奔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