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隐藏式门把手将退场!新国标落地,车企转型,实用安全终成主流

   时间:2025-10-01 11:38:26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汽车行业迎来一则重磅消息——汽车门把手新国标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关于隐藏式门把手的规定引发广泛关注。新国标明确,若2027年之后(预计时间,非官宣)仍有新车使用隐藏式门把手,将无法上市销售。这一规定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汽车圈激起千层浪。

新国标对车门外把手和车内门把手均提出明确要求。车门外把手必须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电子开启方式被彻底排除。同时,车门外把手在任何状态下都要有手部操作空间,尺寸不小于60mm*20mm*25mm,这意味着与车身平齐的全隐藏式设计将退出历史舞台。车内门把手同样需具备机械释放功能,且不能被结构件遮挡,位置也有严格规定,只能放置在手可轻松触及的灰色区域内。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机械释放功能并非门把手上的可活动机械部件,而是车门内类似拉杆的物理开锁装置。

除了上述要求,新国标还对事故后的安全做出硬性规定。碰撞后,车门必须能从车外不借助工具打开,且门把手不能断裂或脱落。虽然征求意见稿未明确生效时间,但多方验证显示,新国标大概率从2027年1月1日起施行。按照生效条款,2027年1月1日后新发布的车型,必须配备有机械结构的门把手;7个月后,即2027年7月1日,上市新车需拥有手抠区域;对于市面上已有的车型,新规生效19个月后,即2028年7月1日,也必须完全符合新国标要求,否则将失去上市资格。

为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新国标,记者采访了几位行业大佬,包括车企总工程师和参与国标制定的企业代表。以特斯拉Model 3门把手为例,它没有可供人手直接操作的区域,需先按下才能抠开,显然不符合新国标。理想、极氪、问界等新势力车企常用的电弹隐藏式门把手也不符合要求,尽管弹出来后有操作空间,但新国标要求默认状态下就得有抠的地方。小米SU7的半隐藏式门把手同样不合格,虽然默认状态下有手部操作空间,但内部没有机械开锁结构,仅靠按钮通过电信号开锁。特斯拉后排内门把手也需改造,拉环形式虽无问题,但前面有结构遮挡且位置过低,不符合国标规定。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门把手符合新国标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形式最简单的传统门把手。

新国标实施后,对已购车和准备购车的人群影响如何?已买到手的车以及2027年以前购买的车,即便使用隐藏式门把手且不满足新国标要求,也无需召回、返厂升级,更不用担心被交警拦下,可正常行驶。不过,对于喜欢隐藏式门把手形式感的消费者来说,可能需尽快下单,因为车企大概率会提前采用新把手设计,一年后新车上可能就看不到全隐藏式设计。

新国标对车企的影响因企业而异。参与新国标讨论和制定的某国际一线车企法务代表A表示,新国标对现有产品影响巨大,甚至可能赶不上国标施行日期。原来他们以为新国标不会严格要求外门把手机械解锁,一直按做好电控开锁备份准备,新规出台后只能推倒重来,需重新设计落锁解锁系统,涉及新的工业设计和整车架构信号控制逻辑更新,再加上验证和全球工厂产线调整,时间紧迫,需加班加点赶进度。

而国内某大型汽车集团总工程师B则持不同观点。他表示新国标对企业影响不大,即便没有新规,企业也一直在尝试不同门把手设计,改方案是日常。国内主流新势力车企新车开发周期已压缩至十八个月,研发和验证速度快,且带有机械结构的门把手技术成熟,一年时间完成修改和量产绰绰有余,交给中国工程师,最多几个月就能搞定。对于A提出的来不及修改方案的观点,B认为从研发层面看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其中大概率有其他复杂因素。

隐藏式门把手之所以被新国标“盯上”,与其自身缺陷密切相关。此前,本频道就曾发文批评隐藏式门把手,称其除了能与车门齐平外,对车辆几乎无实际作用。不仅使用不便、容易损坏,成本还比一般把手高。即便宣称能降风阻减能耗,效果也微乎其微。而真正导致其被新国标“封杀”的,是不安全因素。

负责车门系统验证的高级工程师C称,电子控制的外门把手在碰撞时,只要低压电池未受损,几乎都能稳定快速解锁,相关技术已成熟。但隐藏式设计的弹出机构存在安全隐患,传统机械把手碰撞解锁后可直接开门,而隐藏式门把手解锁后还需执行弹出指令,两倍的电信号意味着两倍的失效概率。为确保事故和日常用车时弹出正常,研发时需做好可靠性验证。然而,隐藏式门把手的耐久性验证难度远高于传统把手。以验证工装为例,传统把手只需模拟外拉动作,用电机和气泵驱动即可;而隐藏式门把手,尤其是带翻盖的设计,验证工装按压和外拉动作更细腻,还需避让翻转机构,设计难度大,对测试团队技术力和车企研发验证投入要求极高。即便国内最强的实验室,最多也只能给半隐藏式门把手做耐久性验证。在众多不到十万的新车都使用全隐藏式门把手的情况下,又有几家车企能保证事故时安全稳定弹出呢?

有趣的是,在这波新国标的影响下,未跟风使用隐藏式门把手的车企受影响最小。这也提醒车企,新技术、新设计并非都符合市场和用户需求,不能因众多车企使用某一功能,就认为人们真正需要它。回归理性,将实用和安全置于噱头之上,才是避免被吐槽、不被新规制裁的正确思路。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