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JUICE“意外转向”观测星际彗星,彗尾二氧化碳异常,旧有理论遭挑战

   时间:2025-10-03 10:23:33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欧洲航天局的JUICE探测器正按原计划飞向木星冰卫星时,一场意外的科学发现彻底打乱了既定航程。这颗本应专注研究木卫系统的探测器,在途中突然调整观测方向,将"镜头"对准了一颗编号为3I/ATLAS的星际彗星。这一临时起意的观测,竟在天文界引发了连锁反应——彗尾中异常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成分,正在动摇人类对彗星形成的传统认知。

事件源头要追溯到今年7月,智利ATLAS巡天系统在银河系边缘捕捉到这个时速达65公里的"天外来客"。作为第三个闯入太阳系的星际天体,3I/ATLAS的轨道轨迹堪称奇迹:它以千分之五的概率连续擦过金星、火星和木星轨道,最终在距离地球2.5亿公里处被人类探测器捕获。这个本不在JUICE任务清单上的观测目标,因科学家临时修改指令而成为焦点。

"光谱数据传回时,控制室出现了长达十秒的寂静。"参与观测的研究员在社交媒体透露,彗尾光谱图中标注的二氧化碳峰值远超预期。传统理论认为,太阳系彗星无论来自柯伊伯带还是奥尔特云,其二氧化碳与水的比例都相对稳定。但3I/ATLAS的成分比例却呈现极端特征,这种"偏科"现象让行星科学家陷入困惑。

更令人震惊的是年龄推算结果。有研究团队通过同位素分析提出,这颗彗星可能诞生于太阳系形成前30亿年。关于其异常成分的成因,学界存在两种主要假说:或是长期暴露于高辐射环境导致水分流失,或是形成时距离母星过近导致低温冻结机制失效。无论哪种解释,都与"彗星形成于恒星外围低温区"的经典理论产生冲突。

这场科学发现还意外引发了公众想象。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勒布教授再次提出争议性观点,认为该天体可能是"伪装成彗星的外星探测器",并建议发射摩尔斯电码进行探测。尽管韦布太空望远镜已证实其含有典型彗星成分,但这种轨道概率仅千分之五的特殊天体,仍为科幻想象提供了空间。

在学术圈,这场意外发现已引发研究范式转变。某高校天文系导师将3I/ATLAS列为重点课题,其研究生透露:"我们教科书里关于彗星成分的章节可能要重写了。"这种颠覆性发现印证了科学的本质——当JUICE探测器在10月继续追踪这颗即将抵达近日点的彗星时,人类或许正在见证太阳系认知体系的又一次重构。

值得关注的是,这颗星际访客将在10月底达到亮度峰值,但受太阳遮挡影响,地面观测需等待至11月。而始终保持追踪的JUICE探测器,已调整观测模式准备捕捉更多数据。这场由临时观测引发的科学革命,再次证明宇宙中永远存在着推翻既有认知的未知力量。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