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湖北多地电力保障工作迎来特殊“帮手”——智能机器人。在电力安全供应的战线上,电力工人与机器人并肩作战,共同守护着万家灯火,展现了数智技术深度融入生活的崭新面貌。
在黄石市迎宾大道的充电站内,一台身高1.3米的人形机器人成为焦点。新能源车主们纷纷围拢,与这台能挥舞国旗、招手互动的机器人合影留念。这台原本仅具备基础行走功能的机器人,经过知识库搭建和程序优化后,已能完成拉柜门、按按钮、递工具等复杂动作,成为节假日充电站的值班“新成员”。国网黄石供电公司工程师许云刚介绍,目前机器人仍处于试点阶段,未来将通过持续训练,拓展其在电力设备紧急处置、灭火等场景的应用能力。
作为全国电力枢纽,湖北承担着跨省电力交换的重任。在武汉市江夏区的鄂东集控站,一场“智能巡检”正在上演:工作人员轻点鼠标,16座超高压变电站内的33台巡视机器人、13架无人机及1869个高清摄像头同步启动。60分钟后,一份涵盖设备状态的完整报告自动生成。“过去人工巡检每站需3小时,现在仅需30分钟核对结果。”工作人员表示,智能设备已替代90%的巡检任务,效率提升显著。
电力保供的智能化转型在数据中得以印证。近年来,湖北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6.1%,最大负荷达2020年的1.5倍,但平均停电时间从2020年的13小时降至2024年的5小时,今年前8个月更压缩至0.86小时。国网湖北电力数字化部负责人透露,通过构建风险辨识模型和智能体,故障响应与供电恢复效率大幅提升,非计划停运次数明显减少。
在鄂州110千伏沙塘变电站,轨道式巡检机器人正沿预设路径扫描开关柜。这台搭载高清视觉和红外热成像设备的机器人,可自动识别指示灯状态、监测设备温度,并实时回传数据。“智能巡视已替代一半以上的人工例行工作。”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工程师刘春梅说,机器人能24小时不间断工作,异常情况即时预警,大幅降低了人工巡检的强度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