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近日在意大利科技周期间与法拉利董事长约翰·埃尔坎对话时,提出了一项关于太空基础设施的惊人预测。他指出,未来十年至二十年内,人类有望在近地轨道构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这些设施将凭借太空环境特有的能源与物理条件,彻底改变全球算力格局。
贝索斯强调,太空环境为数据中心提供了地球无法比拟的双重优势。在能源供给方面,轨道上的太阳能收集不受大气衰减、云层遮挡及昼夜交替影响,可实现全天候稳定供电。据技术评估,单套轨道太阳能系统理论上能持续输出1吉瓦电力,相当于一座中型核电站的发电量。而在散热领域,太空的极端温差特性(阳光直射区-120℃至阴影区-270℃)使冷却系统设计大幅简化,无需复杂的水冷或风冷装置即可维持设备运行温度。
这些特性使太空数据中心成为人工智能训练、大规模数值模拟等高耗能计算任务的理想选择。贝索斯特别提到,当前地球表面数据中心受限于土地成本、电力供应及散热需求,而太空环境恰好能突破这些物理瓶颈。他甚至断言:"我确信不超过二十年,人类就会启动首批轨道数据中心的建设工程。"
不过,这项宏伟计划面临多重技术挑战。工程师需解决轨道组装精度、在轨维护机器人技术、抗辐射组件设计等关键问题。经济层面,发射成本、系统可靠性及长期运维费用仍是待攻克的难关。尽管SpaceX等公司已大幅降低航天运输成本,但构建覆盖电力生产、算力分配、数据传输的完整太空基础设施体系,仍需突破现有工程技术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