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福特汽车历史上最具争议也最具变革精神的掌舵者,吉姆·法利用五年时间重塑了这家百年车企的战略方向。从丰田体系成长起来的职业经理人,到福特全球市场的操盘手,再到推动软件革命的CEO,法利的职业轨迹本身就是一部汽车行业转型的微观史。
2020年接任CEO时,法利面对的是福特在北美市场连续三年份额下滑的困局。这位雷克萨斯前高管没有选择保守修补,而是启动了被称为"福特+"的激进改革。其核心战略包含两个维度:在产品端实施"三叉戟"布局,集中资源发展高利润皮卡、越野细分车型和驾驶乐趣车型;在业务端推进软件订阅服务,试图将硬件制造商转型为出行服务商。
这场变革最直观的体现是产品线的断舍离。法利叫停了福克斯、蒙迪欧等传统轿车生产,将锐界、翼虎等车型列入淘汰清单,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市场份额。2025年上半年福特在美国轻型车市场占有率虽回升至13.6%,但较其上任时的14%仍有差距。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在晨星分析师戴维·惠斯顿看来颇具远见:"当行业都在争夺紧凑型轿车市场时,福特选择深耕轻型卡车领域,这种差异化竞争正在显现成效。"
软件业务的突破成为改革的重要支点。通过升级BlueCruise驾驶辅助系统,福特已积累超过75万订阅用户,其中商用车部门Ford Pro凭借软件服务在2024年创收90亿美元。这种转型在制造端同样留下深刻印记:2023年成立的全球工业系统团队整合了供应链资源,为后续的质量管控和成本优化奠定基础。
财务数据印证了战略调整的成效。尽管2022年出现20亿美元亏损,但2024年福特营收创下历史新高,净利润回升至59亿美元。国际业务更实现从亏损到盈利的逆转,2024年贡献20亿美元利润。这些数字背后,是法利对业务架构的彻底重构:将公司拆分为三个独立单元,每个单元都配备独立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
但转型之路布满荆棘。电动车战略的反复调整成为最大争议点。法利初期将电动化投入提升近两倍,却因高估市场需求被迫削减产能、取消项目。更棘手的是质量危机,2025年上半年福特发起116次召回,F-150 Lightning电动皮卡甚至出现9周交付中断。尽管公司解释半数召回涉及OTA软件更新,但分析师指出:"质量问题像钟摆一样反复出现,始终是财报日的阴影。"
在管理风格上,法利展现出传统汽车人少见的开放特质。他每周主持播客节目,嘉宾阵容横跨学术界、娱乐界和科技界;在《杰·雷诺的车库》节目中,这位CEO亲自驾驶经典车型展示性能;社交媒体上,他的公路旅行日记和赛车照片吸引着年轻群体关注。福特全国经销商委员会主席埃迪·斯蒂弗斯评价:"他会认真记录每个问题,跟踪进展直到解决,这种执行力在汽车行业非常罕见。"
这种好奇心驱动的管理哲学,源自法利早年在丰田的历练。"提出更好的问题比给出答案更重要"成为他的管理信条。在底特律车展上,他直言"福特不生产洗发水",这种直白的表述背后,是对品牌核心价值的坚守。当被问及长期目标时,这位CEO的回答出乎意料:"我希望建立一家不依赖任何个人的可持续企业,当工人、经销商和福特家族看着我们时,能说'这就是你们期待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