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成都以“动漫+”“科技+”“潮流+”等创新模式,打造出多个沉浸式文创消费场景,吸引大量年轻游客。从动漫展的次元狂欢到机器人的街头互动,再到传统与潮流碰撞的市集活动,这座城市用多元融合的方式重新定义了假日消费体验。
10月5日,西博城地铁站外,身着华丽服饰的COSER们排起长队,化妆师在角落里为顾客调整发饰。作为西部规模最大的动漫展会,第二十一届世界线动漫展在闭幕日依然人潮涌动。大学生小林身着精致的COS服装,这是她第三次参加该展会,“每次都能感受到成都动漫文化的活力,即使是最后一天,现场热度丝毫未减。”
场馆内,专业拍摄区的队伍排成长龙。摄影师小李一边调整灯光一边说:“今天已经拍了15组客片,大家都想抓住展会的尾巴。”化妆师小王也表示,从早到晚接了十多个妆造订单,“预约单排得满满的,世界线的影响力确实在扩大。”展区内,IP联名产品、限定周边等展台前围满了选购的粉丝,不少限量商品早早售罄。
从德阳赶来的林女士一大早就乘坐城际列车抵达成都,“特意选在最后一天来,想避开人流高峰,没想到还是这么热闹。”她举着刚买的限定周边说,“作为动漫爱好者,能在家门口参加这样大规模的展会真的很幸福。”舞台剧团队负责人张先生则观察到,参展商规模、观众热情度以及配套服务每年都在提升,“这说明成都的动漫产业正在快速成长。”
科技元素同样为假日消费注入新活力。10月5日中午,春熙路步行街上,一群人形机器人自如穿梭,不时挥手、转身与路人互动;智能机器狗则整齐列队,完成翻滚避障等动作,萌态可掬。来成都旅游的李先生举着手机拍照:“第一次在商圈见到这么高科技的场景,非常有趣!”
这场名为“I AM HERE春熙智造驱动未来”的机器人沉浸式互动体验展,自9月7日亮相以来持续吸引市民打卡。主办方兴锦商投公司负责人介绍,国庆期间展品进行了升级,更多新型号机器人登场,“我们希望前沿科技产品从实验室走向街头,实现科技与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
在东郊记忆,潮流嘉年华通过复古工业风与现代潮流的碰撞,营造出独特的时空氛围。入口处2米高的复古巨型电视装置和身着工装的摊主,让整个市集充满年代感。慕尼黑啤酒节与四川非遗的跨界融合成为亮点,95后游客小陈品尝着德国啤酒和四川小吃说:“这种混搭特别有意思。”
东郊记忆运营方负责人表示,10月1日至8日,活动通过微醺生活节、音乐演出等多类别形式,聚焦青年创意与本土创新,“未来还将挖掘更多原创IP,助力城市产业与消费升级。”
成都欢乐谷的惊奇潮玩节也交出亮眼成绩单。9月19日至10月4日,园区累计接待游客超15万人。大学生王乐和朋友从早玩到晚,体验了所有主题区域,“最印象深刻的是和NPC的互动以及无人机光影秀,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奇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