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欧美发力固态电池引关注,上汽凭技术积累与产业链布局明年量产

   时间:2025-10-06 08:58:06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新能源汽车领域因固态电池这一技术焦点再度掀起热议。欧美多家企业高调宣称,其固态电池技术已领先中国20年,引发行业广泛关注。面对国际竞争压力,国内车企上汽集团却以“明年量产”的坚定承诺,展现出独特的战略定力。这场技术博弈的背后,是中国企业在新能源赛道上的深厚积累与突破信心。

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核心方向,其能量密度较传统锂离子电池提升一倍以上,且彻底消除了液态电解质泄漏、燃烧等安全隐患。这一技术突破若实现规模化应用,将直接推动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大关,同时大幅降低制造成本。欧美企业近期密集发布技术成果,试图在标准制定和专利布局上抢占先机,但中国企业的回应更具实战性——上汽集团明确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固态电池将于明年进入量产阶段。

上汽的底气源于长期的技术沉淀与产业链协同。据内部人士透露,该公司十年前便启动固态电池预研,通过材料创新与电芯结构设计,攻克了离子电导率、界面稳定性等关键难题。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产业链布局:从上游的氧化物电解质材料合成,到中游的干电极制造工艺,再到下游的电池包集成,上汽已构建起完整的自主可控体系。这种“全链条”能力,使其在成本控制与质量保障上具备显著优势。

面对欧美企业的技术宣示,上汽的量产计划更具市场冲击力。业内专家指出,实验室数据与量产稳定性之间存在巨大鸿沟,而中国车企在工程化能力上的优势正在显现。上汽透露,其固态电池生产线已完成调试,首条量产线年产能达5GWh,可配套超10万辆新能源汽车。这种“技术落地”速度,或将重塑全球新能源产业格局。

当前,固态电池竞赛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德国某车企虽展示出400Wh/kg的电芯样品,但距离装车测试仍需两年;日本某企业宣布的“全固态”方案,则面临循环寿命不足的瓶颈。相比之下,上汽采用的半固态技术路线在安全性与成本间取得平衡,其量产电池已通过针刺、过充等严苛测试,循环次数突破800次后容量保持率仍超80%。这种“实用主义”创新,或将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弯道超车的关键。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