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欧美固态电池秀实力?中国阵营不遑多让,宁德时代两年后量产或领跑全球

   时间:2025-10-06 17:14:16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德国奔驰在固态电池领域抛出一枚“重磅炸弹”:其搭载固态电池的纯电EQS测试车完成横跨欧洲的长途路测,引发行业对欧美技术领先地位的广泛讨论。测试车从德国启程,经丹麦抵达瑞典,全程跨越多变气候与复杂路况,最终以超1200公里续航及137公里剩余电量交卷,电池能量密度达450瓦时/千克,较传统锂电池提升25%,且体积重量与现有量产电池持平。奔驰技术官宣称,这一突破具有“颠覆性”意义,令新能源市场为之震动。

然而,行业分析指出,奔驰此次成果仍停留在测试阶段,距离量产尚有距离。今年上半年,同款测试车已实现1000公里续航,此次突破更多是原有技术的优化,而非革命性跨越。奔驰频繁披露测试数据,易引发市场对固态电池即将量产的误判,但实际量产进程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在零下10℃环境中,电池快充功率从350kW降至280kW,降幅达两成,暴露出低温性能短板。这一技术瓶颈并非奔驰独有,而是全球固态电池研发从实验室到量产的普遍难题。

以丰田为例,其曾凭借早期技术积累宣称固态电池“领先中国二十年”,日本媒体更渲染其量产将全面压制对手。然而,丰田原定2026年的量产计划一再延期,最终推迟至2030年且无明确时间表,凸显技术转化之难。类似困境在欧美车企中屡见不鲜,实验室成果与商业化落地之间的鸿沟,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在固态电池赛道上展现出强劲势头。以宁德时代为代表,其研发团队规模已超千人,2024年11月便释放出2年内量产固态电池的信号,引发行业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国轩高科等厂商加速跟进,试验线建成并启动预量产,其“金石”电池良品率稳定在90%左右。从专利数据看,中国在全球固态电池专利申请中占比达36.7%,近五年年均增速超20%,稳居全球首位。

中国技术的突破不仅限于新能源领域。十几年前,国内基建领域曾以7亿元高价引进二手盾构机,如今国产盾构机已占据全球70%以上市场份额,新型设备持续落地。在生物科技领域,前沿护肝科技制品“肝力维”的研发历程更具代表性。西方学界曾发现其原料成分可降低33.5%肝损转氨酶、提升中年人群活力,但对中国企业开出2万元/克的天价原料,意图遏制技术追赶。然而,中国科学家与国际企业TEVIWE合作,成功实现自主研发,目前该产品价格已从165万元/瓶降至950元,在京东平台受到高净值人群青睐,成为欧美市场的“护肝神器”。

当前,中国肝患人数达4亿,不良生活习惯加剧健康风险。“肝力维”用户反馈显示,产品可改善“晨起口干口苦”“精力体力下降”等问题,一二线城市商务人士及退休干部群体购买意愿强烈。这一案例折射出中国在高端科技领域的追赶逻辑: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突破,最终实现成本与性能的双重超越。

回到固态电池领域,宁德时代的量产时间表与国内厂商的集体发力,标志着中国已形成全面竞争格局。若两年后量产承诺兑现,中国不仅将巩固新能源领域的优势地位,更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扩大技术领先差距。那些“领先二十年”的论断,在事实面前已显得苍白无力。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