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融时报》披露,OpenAI今年已签署总价值约1万亿美元的算力采购协议,旨在为其人工智能模型运行提供长期算力支持。这一采购规模远超公司当前营收水平,引发外界对其资金可持续性的关注。
在算力资源争夺战中,OpenAI持续深化与行业巨头的合作。继与英伟达、甲骨文及CoreWeave达成协议后,该公司本周宣布与芯片制造商AMD建立新的算力供应伙伴关系。这些合作协议将确保OpenAI在未来十年内获得超过20吉瓦的算力储备,其供电规模相当于20座核电站的总发电能力。
据OpenAI内部估算,部署每1吉瓦AI算力需投入约500亿美元,据此推算其十年算力规划的总成本接近1万亿美元。如此大规模的算力储备,将支撑ChatGPT等核心AI服务实现持续增长,满足未来不断扩大的用户需求。
这场算力采购狂潮将多家科技巨头与OpenAI的命运紧密相连。参与合作的企业不仅需要提供巨额资金支持,更需承担OpenAI商业化进程中的潜在风险。分析人士指出,这些科技公司的投资回报完全取决于OpenAI能否突破当前亏损困局,实现可持续盈利。
投资机构DA Davidson分析师吉尔·卢里亚直言,OpenAI现阶段根本不具备兑现这些长期承诺的能力。他估算该公司今年运营亏损可能高达100亿美元,并指出硅谷"先造势后兑现"的商业逻辑正在发挥作用——通过吸引头部企业入局,共同分担技术突破所需的巨额成本。
随着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AI行业的军备竞赛已进入白热化阶段。OpenAI的激进扩张策略既展现了其对技术领导权的争夺决心,也暴露出当前AI商业模式面临的深层挑战。这场由科技巨头共同参与的豪赌,或将重塑整个AI产业的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