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诺奖揭晓!南大教师马天琼忆导师Yaghi:温暖鼓励,科研路上的领航人

   时间:2025-10-09 00:45:06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名单通过直播公布时,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马天琼的手指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这位曾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学者,第一时间向自己的导师——新晋诺奖得主Omar M.Yaghi教授发去了祝贺信息。在消息框里,她反复斟酌措辞,最终敲下“Many many congratulations!”的字样,点击发送的瞬间,仿佛又回到了与导师并肩工作的实验室。

马天琼与Yaghi教授的缘分始于2015年。彼时,她还在兰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王为教授课题组参与研究时,便与这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领域的先驱者建立了课题合作。2019年,她赴伯克利分校开展博士后研究,正式成为Yaghi教授团队的一员。在近五年的合作中,她不仅参与了新材料开发的前沿研究,更在导师身上看到了科学家的温度与担当。

“他总在邮件结尾写‘Warmest regards’,就像实验室的暖光灯。”马天琼回忆道。2023年,她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后,面对纷至沓来的祝贺,Yaghi教授却对她说:“别只说自己幸运,你要说‘我是被祝福的’(You are blessed)。你的努力值得这份回报,你本就是该被祝福的人。”这句话如同一粒种子,在马天琼心中生根发芽。她目睹导师将MOFs材料从实验室推向实际应用——从沙漠中提取饮用水,到吸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每一项突破都印证着“科学改变生活”的承诺。

在马天琼的手机相册里,保存着两张特殊的合影。第一张拍摄于伯克利分校的实验室,学生记者记录下她与导师手持新材料的画面:显示屏上的晶体结构折射着光芒,Yaghi教授的眼中满是欣慰。“他当时说,‘这是我们共同创造的未来’。”第二张照片则定格在2024年2月的一个清晨。马天琼即将前往南京大学任职,前夜已与导师电话道别。不料次日清晨7点,她收到短信:“若方便,8点前我在办公室等你。”来不及洗漱的她冲进校园,在导师的办公室里,两人留下了最后的合影。“他总是这样,把学生的事放在最前面。”

“科学需要激情,更需要温度。”马天琼在朋友圈写下这段话时,泪水打湿了手机屏幕。她翻出与导师的旧照,每一张都承载着故事:实验室里争论数据的深夜,学术会议上并肩而立的身影,还有分别时那个未及整理仪容的拥抱。这些片段交织成一幅画卷,展现的不仅是一位诺奖得主的学术成就,更是一位师者如何用行动诠释“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温度”的真谛。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