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聚焦ADAS/ADS技术实践的行业盛会在苏州圆满落幕。由德国carhs汽车安全技术公司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5 ADAS/ADS中国实践会”,吸引了奔驰、奥迪、吉利、保时捷、上汽等全球主流车企及Tier 1供应商的300余位专家参与,共同探讨智能驾驶验证领域的前沿突破。
作为智能驾驶验证领域的创新代表,康谋科技在会上发表了题为“从驾驶员到环境:座舱内外合成数据重塑ADAS/ADS验证”的演讲,并展示了“自动驾驶全域数据采集与车载智算平台”及“自动驾驶虚拟仿真”两大核心解决方案。其技术思路直指行业痛点——通过合成数据技术破解座舱内外验证的双重困境,为提升验证效率提供了全新路径。
当前,高阶自动驾驶测试面临“车外+车内”双重挑战:车外需覆盖海量长尾场景,但真实数据采集成本高、周期长,传统仿真与现实存在差距;车内因数据隐私限制,难以大规模采集驾驶员及儿童数据,却需满足NCAP法规对舱内监控的升级要求。康谋提出的“分工协同”端到端验证思路,通过座舱内外工作流拆分与工具链共享,结合高保真合成数据,实现了验证效率的显著提升。
在车外场景重建方面,康谋基于NeRF与3DGS技术构建的自动化工具链,可将真实路测数据一键转化为高保真仿真场景。该方案支持多传感器模型与动态场景构建,即使偏离采集轨迹9米仍能生成高精度图像,无需重复采集。实践数据显示,客户场景重建周期从3-6个月缩短至1天,人工标注成本降低95%,且通过Waymo数据集验证,语义与几何一致性达行业领先水平。
针对车内验证难题,康谋开发的光谱级座舱仿真平台以物理光谱渲染、多模态数据输出及人体生物力学模型为核心,可生成DMS(驾驶员疲劳监测)、OMS(乘员状态监测)、CPD(儿童存在检测)所需的合规数据。该平台覆盖夜间遮挡、强光逆光等边缘场景,将法规测试项验证周期从数月压缩至数小时,同时满足Euro NCAP与CN NCAP双重标准。
两套方案的协同运行实现了“并行加速”:以合成数据为核心,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可主动生成corner case(边缘场景),减少对实车路测的依赖。更重要的是,其打通了“车外危险场景-舱内状态响应”的联动验证链路,为后续测试升级奠定了基础。
在会议测试场演示环节,康谋的“自动驾驶全域数据采集与车载智算平台”成为技术交流焦点。其多源数据同步采集方案与实时数据处理能力吸引了众多车企及供应商专家的关注,模块化设计理念更获得ADAS研发负责人的一致认可。一位参会专家表示:“康谋的解决方案不仅解决了数据采集的效率问题,更通过合成数据技术降低了测试成本,这对行业而言具有突破性意义。”
康谋科技前身为虹科自动驾驶事业部,现已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业务覆盖高性能数据采集、记录、传输方案,针对各类驾驶场景的精准仿真模拟,以及自动驾驶数据的高效处理。通过深度结合客户需求与行业趋势,康谋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适配的自动驾驶技术方案,助力行业研发效率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