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工业自动化风云:ABB机器人业务“易主”软银,行业变局将至?

   时间:2025-10-09 23:35:24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瑞士工程巨头ABB近日宣布,已与日本软银集团达成协议,将其机器人业务部门以53.7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一决定标志着ABB放弃此前将该业务分拆独立上市的计划,转而选择整体出售。根据协议,此次交易预计将为ABB带来约24亿美元的非运营性税前账面收益,扣除交易成本后的净现金收益约为53亿美元。

市场分析认为,这笔交易对ABB而言颇具吸引力。瑞士投行Vontobel分析师指出,出售机器人业务的市盈率显著高于独立上市的预期价值——后者据估算不足40亿美元。消息公布后,ABB股价应声上涨,创下历史新高。不过,交易仍需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并满足惯例成交条件,预计将于2026年中后期完成。若顺利达成,这将成为全球工业自动化领域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并购案之一。

ABB的机器人业务素有行业“四大金刚”之称,其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日本发那科,在安川电机和德国库卡之上。该业务单元拥有约7000名员工,2024年销售收入达23亿美元,占集团总收入的7%,运营息税摊销前利润率为12.1%。尽管从数据看表现尚可,但与集团其他业务相比,其利润率明显偏低。

财报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ABB集团整体销售收入为89亿美元,同比增长8%;运营利润率达17.7%。其中,电气事业部和过程自动化事业部利润率均有所提升,运动控制事业部保持稳定。然而,机器人与离散自动化事业部的机械自动化业务单元利润率出现下滑,拖累了集团整体表现。ABB方面表示,该业务与集团其他单元的技术协同效应有限,且面临不同的市场需求特征。

事实上,ABB曾尝试为机器人业务寻找整体买家,但因售价过高未能与潜在收购方达成一致,最终于今年4月宣布拟分拆该业务独立上市。此次出售完成后,ABB将调整财报结构,聚焦电气化、过程自动化以及前沿技术与数字化三大事业部。机械自动化业务单元将被并入过程自动化事业部,标志着ABB向纯粹的电气化和自动化公司转型。

全球机器人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中国作为最大市场,2023年机器人安装量占全球半数以上。与此同时,汇川、埃斯顿等本土企业迅速崛起,通过“小而精”的定位在细分领域占据优势。例如,阿童木在并联机器人市场市占率第一,擎朗专注餐饮配送,吉泰智能解决高危场景需求。成本方面,国产SCARA机器人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二,回收成本周期更短。

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TOP 10中仅1家中国厂商,而到2024年已有4家内资企业入围,分别是埃斯顿、汇川、埃夫特和珞石。2024年前三季度,内资厂商市场份额提升至51.6%,较上年同期增长4.5个百分点。尽管如此,部分企业仍因稳定性、精密度等因素倾向于选择进口产品,国产厂商在技术层面仍有提升空间。

面对本土竞争,ABB加大了在华本土化力度。2022年,公司在上海投资1.5亿美元建设超级工厂,实现90%的本土化生产率,推出Lite+、PoWa等系列机器人。在2025年工博会上,ABB展示了OmniCore™ EyeMotion视觉系统等前沿技术,并强调其产品已高度本土化,以贴近市场需求。公司中国区总裁表示,新系列从立项到落地仅用14至15个月,由中国团队主导设计,深度契合本土客户独特需求。

软银集团此次收购,源于其构建“物理人工智能”帝国的战略。公司创始人曾预言,2035年将实现超级AI,推动人类进化。为达成这一目标,软银需要ABB这样的硬件巨头作为载体,将其AI芯片、大模型和算力基础设施优势与ABB的运动控制、精密制造经验相结合,开发能够自主学习和适应复杂环境的下一代机器人。

对软银而言,收购ABB机器人业务意味着直接获得全球工业自动化的入场券。通过利用ABB成熟的品牌、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络,软银可以快速推广其AI增强的机器人解决方案,避免从零开始建立业务所需的时间和资金成本。此前,软银曾推出人形机器人Pepper,但因成本、可靠性和市场接受度等问题未能成功。此次收购显示出软银策略的转变:从开发面向消费市场的概念性机器人,转向升级现有工业巨头,通过AI赋能实现稳健发展。

未来,国际巨头在高端、复杂的机器人综合性解决方案领域或将继续保持优势,而本土企业则可能在细分、定制化要求高的市场中扩大领先。软银的加入,无疑为行业增添了新的变量。

免责声明:本文出现的信息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文中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本文力求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