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近期动作频频,创始人山姆·奥特曼的身影频繁出现在科技圈的焦点中。这家以AI技术为核心的公司,不仅在软件层面持续突破,更在硬件和商业合作上展开了一场“全链路”布局,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在软件领域,OpenAI推出的Sora2视频生成模型成为话题中心。这款模型首次支持与画面匹配的AI音频生成,奥特曼本人甚至成为网友创作的“素材”,被置于各种魔幻场景中,上演了无数令人啼笑皆非的情节。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展示了AI在多媒体生成上的潜力,也为未来内容创作提供了全新可能。
与此同时,OpenAI在商业合作上展现出了强烈的进取心。短短半个月内,公司与多家AI产业链企业达成合作,涉及芯片、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多个领域。其中,与英伟达、AMD、甲骨文等巨头的合作尤为引人注目。这些合作不仅涉及巨额资金,更通过“锁订单”的方式,提前锁定了未来十年的算力供应。据透露,OpenAI与这些公司的合作总额高达数千亿美元,旨在为自身提供超过20吉瓦的计算能力,相当于20座核反应堆的能耗。
这种“锁订单”的策略,被业内人士解读为一种算力垄断行为。通过提前锁定芯片、电力等关键资源,OpenAI试图在算力供应上占据绝对优势,从而巩固自身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一举措不仅让竞争对手面临算力短缺的风险,也可能进一步拉大与OpenAI的技术差距。
在资本运作方面,OpenAI同样表现出色。通过员工股份出售交易,公司估值最终定格为5000亿美元,超越SpaceX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创企业。这一估值不仅反映了市场对OpenAI技术实力的认可,也为其未来的扩张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据知情人士透露,Thrive Capital、软银等机构参与了此次收购,进一步增强了OpenAI的资本实力。
除了算力布局和资本运作,OpenAI还在探索全新的商业模式。公司计划推出一款由Sora2驱动的社交应用,允许用户生成最长10秒的视频片段,并提供点赞、评论等社交功能。这一应用被外界戏称为“AI版抖音”,旨在打造一个纯粹的AI生成内容生态。与此同时,OpenAI还在ChatGPT中集成了即时购物功能,与电商平台Etsy和Shopify达成合作,允许用户在对话中直接完成商品购买。这一举措被视为AI在电商领域的一次重要试水,可能为OpenAI开辟新的盈利渠道。
在硬件领域,OpenAI的野心同样不容小觑。据多家媒体报道,公司已与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中国供应链企业展开合作,围绕即将推出的AI原生硬件设备展开布局。这些设备可能包括AI别针、智能眼镜、无屏音箱等,涵盖整机组装、核心零部件供应等多个环节。OpenAI的这一举措被解读为试图从硬件层面重塑AI应用场景,推动ChatGPT从对话工具向综合AI应用平台转型。
为了支持这一转型,OpenAI还推出了Apps SDK,被称为“AI版iOS框架”,支持开发者使用Typescript构建交互式AI应用。首批合作平台包括Coursera、Spotify等7家,后续将上线应用目录与商业化分成机制。这一举措不仅为开发者提供了新的工具,也为OpenAI构建了一个更加开放的AI生态系统。
从软件到硬件,从算力到商业合作,OpenAI的每一步都显得精心策划。这家公司似乎正在通过一场“全链路”布局,试图在AI领域构建一个难以撼动的帝国。无论是通过算力垄断巩固技术优势,还是通过全新商业模式开辟盈利渠道,亦或是通过硬件设备重塑应用场景,OpenAI都展现出了对未来AI发展的深刻洞察和强烈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