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行业正从单兵作战迈向生态共建的新阶段,头部企业通过资本纽带与产业协作,加速构建智能机器人生态圈。智元机器人近期启动的“创投A计划”引发关注,该计划拟三年内孵化超50个早期项目,标志着机器人厂商从技术竞争转向生态竞争。
据行业统计,智元机器人已累计完成近20笔对外投资,覆盖电机、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及下游应用场景。其投资组合呈现明显早期特征:70%项目处于注册轮,20%为种子轮,10%为天使轮。这种“投早投小”策略不仅带来8倍年化收益率,更孵化出首形科技、千觉机器人等明星项目。银河通用同期完成的2笔天使轮投资,同样印证行业对早期项目的重视。
产业协作呈现多维突破。在实体场景落地方面,智元与富临精工合作部署近百台远征A2-W机器人,银河通用联合博世成立合资公司“博银合创”,探索汽车制造环节的智能应用。智平方与惠科集团达成三年千台级部署协议,覆盖仓储、质检等全流程。这些合作突破实验室阶段,在真实生产环境中构建“研发-应用”闭环。
供应链整合呈现深度绑定特征。卧龙电驱与智元的双向注资,形成电机环节的战略协同;投资富兴电机等上游企业,则强化关键零部件控制。技术互补层面,灵初智能的强化学习能力、一星机器人的数据采集能力,分别弥补主机厂在算法优化和场景数据方面的短板。这种纵横交错的合作网络,正在重塑机器人产业格局。
不同发展路径逐渐显现。智元采取“本体+AI”全栈技术路线,自建工厂与数采中心,同步推进工业、零售、文娱等七大场景。银河通用通过零售场景切入,延伸至汽车制造、医疗康养等领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宇树科技坚持核心零部件自研,实现电机、控制器等垂直整合;梅卡曼德则聚焦“手眼脑”标准化产品,其视觉系统已部署上千个场景。
行业估值分化印证市场判断。当前仅智元(150亿)、宇树科技(约120亿)两家企业估值超百亿,银河通用、梅卡曼德等卡位百亿区间。这种格局下,头部企业通过生态建设巩固优势,新锐企业则以差异化技术寻求突破。正如某投资人观察,具身智能发展节奏类似七年前的L4自动驾驶,融资活跃但商业化仍需突破。
供应链标准化成为共同挑战。智元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指出,人形机器人对负载、扭矩的定制化需求,倒逼供应商技术升级。这种产业痛点促使主机厂与供应商共建标准,某主机厂与长三角企业联合制定的减速器规范,已将交付周期缩短40%。
生态竞争正在改写行业规则。当智元在苏州建立数采工厂时,银河通用选择与一星机器人共享数据资源;当宇树科技强化供应链自主性时,梅卡曼德通过标准化产品快速渗透市场。这些不同路径的选择,折射出企业对产业阶段的理解差异,但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在黎明前的竞争中占据生态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