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天眼与三亚雷达“双剑合璧”,探明月球南极10米深土层藏米级冰块

   时间:2025-10-12 13:28:12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中国天眼与三亚雷达联手开启探月任务时,公众的期待值瞬间拉满。这对科技组合的探测目标直指月球南极——一个被认为可能隐藏着大量水冰的神秘区域。过去,月球在多数人眼中不过是干燥的岩石星球,但如今,科学家正试图揭开它隐藏的“湿润”秘密。

中国科学院团队此次采用70厘米波长的雷达信号,对月球南极区域进行了深度扫描。这项技术如同为月球拍摄“X光片”,能够穿透表面风化层,探测地下结构。结果显示,该区域水冰含量虽不算极高,但分布特征却颇具研究价值:水冰并非以整块冰层形式存在,而是以米级碎冰形式分散在10米深的土壤中,类似地球冻土带中的冰碴。

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认知。早期探测中,印度“月船1号”曾通过光谱分析发现羟基信号,美国“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也通过撞击实验寻找过水冰痕迹,但均未能明确水冰的具体形态与分布。此次中国团队借助天眼的高灵敏度接收能力与三亚雷达的强发射功率,结合散射模型分析,首次实现了对月表下10米深度水冰的精准定位。

从实用角度看,月球水冰的开采潜力不容忽视。若未来人类建立月球基地,这些深埋地下的冰层可转化为饮用水和氧气,大幅降低从地球运输补给的成本。不过,10米的挖掘深度对设备提出挑战——需要研发适应月壤特性、能穿透风化层的专用钻探工具,而非简单移植地球上的挖掘技术。

此次探测中,天眼与三亚雷达的协同模式堪称典范。前者负责接收双圆极化信号,捕捉微弱反射;后者提供高功率发射支持,确保信号穿透力。这种“听”与“说”的配合,为深空探测提供了新思路。科学家透露,未来或将扩展至月球背面探测,那里因永久阴影区更多,可能保存着更原始的地质信息。

月球独特的环境条件也为此次发现提供了可能。由于缺乏大气层,月球表面无法形成风化作用,陨石撞击产生的碎屑与玻璃质颗粒层层堆积,反而形成了保护水冰的“天然保温层”。这种在地球上转瞬即逝的物质,在月球却得以保存数亿年,成为研究太阳系历史的“时间胶囊”。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