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当大多数人沉浸在梦乡时,天文学家李然正紧盯着电脑屏幕,逐帧分析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传回的最新数据。突然,一组异常的光谱峰跃入眼帘——在狮子座方向、距离地球约124光年的系外行星K2-18b的大气中,竟检测到了二甲基硫醚(DMS)的微弱信号。这种在地球上主要由海洋浮游植物产生的化合物,此刻却出现在一颗遥远的行星上,让李然忍不住揉了揉发酸的眼睛。
K2-18b并非首次进入科学家的视野。早在2015年,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就发现了这颗行星,后续的哈勃望远镜观测曾在其大气中检测到水蒸气,但关于其他成分的争论始终未停。有人认为存在甲烷,也有人提出异议。此次,剑桥大学团队利用JWST更长波段的光谱数据,终于捕捉到了更清晰的分子特征。尽管置信度仅略高于3σ(科学界通常要求5σ以上确认发现),但这已是目前最可靠的证据。
这颗行星的特殊性在于其矛盾的物理特征:质量约为地球的8.6倍,半径却仅比地球大2.6倍。科学家推测,它可能是一颗“氢海行星”——表面覆盖着由液态水构成的深海,上方包裹着厚达数万公里的氢气大气层。这种结构在太阳系中并无对应,却为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如果深海中存在类似地球早期微生物的生物,它们或许正通过化学合成获取能量。”参与研究的剑桥大学天体生物学家艾米丽·陈推测道。不过,她也谨慎地补充:“二甲基硫醚也可能由地质活动产生,比如火山喷发或岩石与大气的相互作用。”
与K2-18b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颗系外行星55 Cancri e。这颗岩石行星距离其恒星仅0.0156天文单位(约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65),表面温度超过2000℃,大气中富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堪称“岩浆海洋世界”。而K2-18b则幸运地位于其恒星的宜居带内,表面温度预计在0℃至40℃之间,为液态水的存在提供了可能。
探测系外行星大气并非易事。科学家需等待行星从恒星前方经过(即“凌星”现象),再分析恒星光线穿过行星大气时被吸收或散射的痕迹。这一过程犹如通过钥匙孔观察屋内,且需排除恒星自身活动、仪器噪声等干扰。JWST的灵敏度较哈勃望远镜提升了百倍以上,才能捕捉到如此微弱的分子信号。“即便如此,我们仍无法确定K2-18b是否有固态表面。”李然解释道,“它可能像海王星一样完全由气体构成,也可能拥有深海。”
目前,科学界对“生命信号”的定义仍存在争议。多数研究者认为,需同时检测到氧气、甲烷和臭氧的强烈信号,才能排除非生物过程的干扰。二甲基硫醚虽与生物活动相关,但单一分子不足以作为确凿证据。“这更像是一个有趣的线索,而非结论。”美国宇航局(NASA)系外行星探索项目负责人马克·马里森评价道,“但它在宜居带行星上的出现,无疑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
随着JWST持续传回数据,天文学家正计划对K2-18b进行更长期的观测。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能在这颗遥远的行星上,找到更多关于生命起源的答案。而此刻,李然已开始整理下一批数据——在浩瀚的宇宙中,类似的“可疑线索”或许正等待着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