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奥尔特曼谈AI与工作:岗位或变但人类动力永存,未来工作自有其真实

   时间:2025-10-13 19:32:14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近日举办的OpenAI DevDay大会上,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接受媒体人Rowan Cheung采访时,就人工智能对未来职业格局的影响发表了看法。他指出,当前人们所从事的许多工作,可能在短期内被人工智能技术重塑或取代,但从社会功能的角度看,这些工作或许并非人类社会最本质的劳动形态。

Cheung通过历史类比展开讨论。他设想,如果让半个世纪前的农民接触现代互联网经济,对方很可能无法理解数字技术如何催生出十亿量级的新职业。这种认知鸿沟反映出技术变革的不可预测性——正如工业革命时期的劳动者难以想象信息时代的工作形态,当今的知识从业者同样无法准确预判人工智能时代的职业图景。

针对"十亿岗位可能消失"的预测,奥尔特曼延续了农业社会的比喻。他提到,传统农民会认为现代白领的工作"缺乏实质价值",就像当代人可能对未来新兴职业产生质疑。这种判断差异源于不同时代对"必要劳动"的定义不同:农民视粮食生产为唯一真实的工作,而现代人则可能将未来某些职业视为"数字游戏"。

奥尔特曼进一步解释,职业的本质属性会随着技术进步持续演变。当被问及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冲击时,他强调不必过度焦虑:"即便通过时空穿越与历史上的劳动者对话,他们也会认为我们的工作不够'真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当前劳动没有价值,只是未来的评判标准可能更加抽象。"

在讨论技术伦理时,Cheung指出人工智能对知识工作者的冲击可能先于新岗位的创造。这种不确定性让当代人产生双重焦虑:既担心职业被替代,又难以想象未来工作的具体形态。对此奥尔特曼认为,人类适应变革的能力远超预期,就像历史上每次技术革命最终都创造了更多机会。

访谈最后,奥尔特曼表达了对人类创新力的信心。他表示:"我坚信人类的主动性会推动我们不断前进,社会总能找到需要完成的新任务。工作的形态会持续改变,但人类创造价值的本能永远不会消失。"这种观点为技术变革时代的职业焦虑提供了一种辩证视角。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