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进入AI时代,搜索框的功能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二三十年前,用户输入关键词只为获取准确信息;如今,搜索已成为连接智能服务的入口,人们更期待直接获得问题解决方案。这种变革在2025年迎来关键节点——成立仅3年的AI搜索公司Perplexity计划以345亿美元现金收购谷歌旗下Chrome浏览器,尽管这笔交易因双方体量悬殊被戏称为"碰瓷",却折射出AI对传统搜索市场的颠覆性冲击。
据Gartner预测,AI搜索市场将在未来五年保持超20%的复合增长率,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3472亿元。在这场变革中,中美科技企业首次站在同一起跑线。作为中国搜索市场的领导者,百度7月2日启动的"十年来最大改版"具有标杆意义:搜索框输入限制从28字扩展至千字级,新增AI搜索、AI作图、AI写作等五大功能按钮,支持拍照、语音、视频等多模态交互。输出端则突破传统网页结果,实现图文、音视频的混合呈现。
技术层面的革新更为深刻。百度搜索开放平台接入海量MCP(模型上下文协议),使搜索框进化为"智能框",具备听、看、读、写、画、视频制作等综合能。这种转变在10月15日的发布会上得到充分展示:文心助手、AIGC创作工具、数字人智能体完成全面升级,标志着搜索从信息检索向任务解决与内容创造的范式迁移。
文心助手的进化尤为显著。产品经理李想现场演示了其作为"AI全能搭子"的场景应用:国庆期间为父母讲解故宫文物知识,指导肠胃用药剂量,修复男友拍摄的废片,甚至在工作场景中提升效率。这种个性化服务源于百度庞大的用户数据积累,"通过学习用户习惯,我们能建立更粘性的连接,这是向人格化转型的关键",李想强调。目前文心助手已支持8种模态创作,每日产生千万级AIGC内容,尤其在视频领域取得突破——借助多Agent蜂群AIGC技术,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完成"脚本-角色-分镜-成片"的全流程制作。
百度副总裁赵世奇指出,AI技术进步正在模糊搜索的边界。传统搜索需要跳转获取结果,而AI搜索可直接生成答案;从大语言模型向多模态模型的演进,更解锁了音乐制作、MV生成等新玩法。这种变革不仅发生在搜索领域,推荐系统、内容平台、游戏产业都在经历定义重构,"技术发展正在重塑每个产品的本质"。
市场数据印证了百度的领先地位。A16Z全球AI百强榜单中,百度AI搜索位列全球第四、中国第一;QuestMobile数据显示其月活用户达3.65亿;IDC评估报告显示百度在中国通用型AI搜索中总分第一;Omdia最新报告则肯定其在技术创新与内容质量方面的综合优势。面对大模型落地的不确定性,百度通过持续迭代产品形态,在AI搜索赛道建立起技术与应用双重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