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贵州省黔西南州正通过一场“数智革命”重塑能源产业格局。从智能煤矿的全面建设到能源专网的全域覆盖,从无人机巡检到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正推动当地能源产业向安全、高效、绿色方向加速转型。
能源数据安全是产业转型的基石。黔西南州能源局将能源专网建设作为提升网络安全的核心抓手,通过接入与纳管工作,为全州能源数据流转筑起“数字护城河”。截至目前,全州正常生产煤矿的专网开通率达97.6%,纳管率85%,数据上传率65.8%。该网络不仅有效防范了数据泄露与篡改风险,还降低了网络成本并提升了传输稳定性。建设过程中,能源局采取“先监控中心、后各科室”的渐进策略,确保工程有序推进,为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安全保障。
在煤矿领域,智能化改造正破解传统产业痛点。晴隆县全伦煤矿近日通过省、县两级验收,其11701运输巷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和初级智能煤矿建设取得突破。至此,黔西南州已建成3家智能煤矿(含1家高级智能煤矿)和8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实现所有正常生产煤矿智能化辅助系统全覆盖。通过5G、人工智能、智能传感等技术,煤矿实现了井下作业自动化、精准化甚至无人化,生产效率与安全性显著提升,真正实现了“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的目标。
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对电网提出更高要求。截至2025年8月,黔西南州新能源装机容量达732.06万千瓦,占比61.76%,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78.04%。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发电量达2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4%。为高效消纳绿色电能,南方电网贵州兴义供电局推进12项重点电网工程,提升新能源送出能力200万千瓦。建成的全国首个配电自动化全自愈少数民族自治州配电网,将客户平均停电时间缩短至0.64小时;覆盖省地两调的“水火风光”AGC协调控制系统,实现了多种能源的分钟级协同调节;70万千瓦/140万千瓦时新型储能的投运,进一步增强了电网灵活性。
科技创新正深刻改变能源运维模式。在巡检领域,兴义供电局李华鹏职工创新工作室研发的无人机智能巡检项目,通过搭载故障诊断定位装置,突破地形限制,高效覆盖故障线路,将工作人员从危险繁重的巡线工作中解放出来,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在变电运维领域,文峰职工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的“无线传输型氧化锌避雷器多组同步带电检测装置”在500千伏仁义变电站投运,利用北斗卫星同步时钟技术,将全站检测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1小时内,数据同步时间小于1微秒,精度与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从地下矿山的智能化改造到天地空一体化的智慧电网,再到前沿运维技术的突破,黔西南州正以“数智”为笔,描绘能源产业安全、高效、绿色发展的新图景。这条创新驱动的转型之路,不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能源革命与“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