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I链新程,质享世界”为主题的“2025 ICT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联想第十二届供应商质量论坛”近日在重庆落幕。来自全球的500余位供应商代表与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新型全球化背景下AI技术驱动的产业升级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索“中国质造”的国际化路径与生态共建模式。
作为论坛的核心环节,联想集团首次系统披露了其质量管理的“极限左移”战略成果。数据显示,近五年内联想电脑初期故障率下降45%,在保故障率降低21%,用户满意度提升31%。同时,手机、平板及服务器等全线产品均实现质量指标的显著优化。这一突破源于联想将质量管理起点前移至产品设计阶段,通过新材料应用、工艺标准化及严苛质量准则的制定,在生产前即消除潜在风险。据联想集团全球电脑与智能设备首席质量官王会文介绍,该模式已形成“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流程体系、协同团队管理”的“三个一”实施框架,确保全球产品与服务的一致性。
重庆作为联想国内“东西南北中”制造布局的关键节点,成为“极限左移”理念的实践样板。与联想合作24年的纬创集团自2021年落户重庆后,双方通过质量管控节点前移至研发端,实现了从“事后纠错”到“事前预防”的转型。在液态金属涂布工艺领域,双方联合开发的精准控制技术解决了行业流动性难题。另一战略合作伙伴京东方则与联想在重庆建立联合攻关机制,针对屏幕破损问题开发强度预测模型,并搭建客户端到工厂的数据贯通平台,成功将氧化物技术应用于高端游戏产品批量生产。
这种产业协同模式已扩展至合肥、深圳、武汉、天津等地。联想通过发挥“链主”作用,将创新质量管理模式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带动区域ICT产业整体升级。在合肥基地,联想与供应商共同建立的智能检测系统使生产效率提升30%;深圳园区推行的模块化设计标准,则将产品迭代周期缩短40%。
数智化转型成为质量管理的第二引擎。联想集团全球供应链负责人关伟透露,自2023年启动AI驱动的数智化2.0战略以来,已构建覆盖企业、供应链、产业、社会责任的四大生态体系。在企业层面,通过连接600余家供应商数据,部署150余个数据感知方案,实现质量风险源头预警;供应链端,生态控制塔系统可智能筛选供应商、监控制造流程,并优化全球网络韧性。产业层面,联想已助力国内百家工业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其中天马微电子引入机器视觉技术后,质检环节质量损失下降70%。
移动设备领域的质量突破尤为显著。联想moto折叠屏手机迭代至第六代,通过钛合金组件升级实现60万次稳定弯折,新增可靠性测试项目确保产品耐久性。据Counterpoint数据,2025年二季度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5%,联想摩托罗拉市场份额从14%跃升至28%,即全球每售出四部折叠屏手机就有一部来自联想。IDC同期数据显示,联想moto在海外市场营收稳居四强,出货量跻身前五。
这种质量竞争力正重塑全球产业格局。联想墨西哥蒙特雷基地入选“灯塔工厂”后,生产质量损失减少56%;武汉产业基地开发的“鲁班智能体”使产线决策准确率提升76%。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指出,在新型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企业需从GDP思维转向GNP思维,通过“全球资源、本地交付”模式创造更高附加值。联想以中国为根基的国际化实践,为制造业出海提供了质量管控与生态共建的双重范本。
当前,联想集团正通过AI技术深化质量生态建设。其构建的质量垂直领域知识库已推出14个智能体,覆盖风险预警、需求洞察到供应链决策的全流程。在社会责任领域,全价值链智能ESG解决方案正帮助供应商降低碳排放20%。这种从企业质量提升到生态价值共创的转型,标志着中国制造正加速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