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剑桥大学P3TTM分子新发现:量子效应助力太阳能技术迈向高效低成本

   时间:2025-10-18 00:09:45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太阳能技术领域迎来一项颠覆性突破——剑桥大学研究团队在《自然材料》期刊公布,一种名为P3TTM的有机半导体分子展现出近乎完美的光电转换效率。这项发现或将彻底改变传统太阳能产业的格局。

当前主流的硅基太阳能电池虽效率较高,但制造过程涉及高温处理与高纯度材料提纯,导致成本居高不下。而有机太阳能电池虽成本低廉,却需要两种材料协同工作——一种吸收光子产生电子,另一种接收电子。这种"双人协作"模式一旦配合失误,效率便会大幅下降,制约了性能提升空间。

剑桥大学团队的研究犹如一场技术革命。他们发现的P3TTM分子堪称"全能选手",能在单一材料内部完成光电转换全过程。其核心机制源于分子中未成对电子的独特排列:当分子紧密排列时,相邻电子形成莫特·哈伯德绝缘体量子态。光子撞击后,电子以极低能量跃迁至邻近分子,产生正负电荷对。这种"台阶式"能量转换机制使电荷收集效率达到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前所未有的水平。

实验数据显示,采用P3TTM薄膜的太阳能电池在测试中展现出近乎完美的电荷收集能力。更关键的是,其制造工艺大幅简化——仅需沉积单层有机薄膜,无需精确控制两种材料的混合比例与相分离结构。研究团队估算,规模化生产后成本可降低30%-50%,每瓦价格有望跌破0.15美元。

这种新型电池的物理特性同样惊人:密度仅为硅材料的1/3,可弯曲至1毫米半径而不影响性能。这意味着未来衣物、背包表面可能集成太阳能薄膜,窗户也能转化为发电装置。研究团队已构想出"可穿戴发电设备"与"建筑一体化光伏"等应用场景。

但商业化之路仍存挑战。当前实验室合成P3TTM的产率仅30%,需提升至70%以上才能满足量产需求。长期户外暴露的光氧化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团队正尝试通过二氧化钛涂层形成保护层。这些技术瓶颈的突破,将决定这项革命性技术何时能真正走向市场。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