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米SU7事故敲响安全警钟:车门隐患与电池风险,新能源汽车安全路在何方?

   时间:2025-10-17 21:23:59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成都天府大道仁寿视高段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一辆小米SU7 Ultra在凌晨发生碰撞后起火,导致驾驶员不幸身亡。这起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的关注,尤其是车辆碰撞后的救援难题。

今年3月,安徽铜陵高速上也曾发生类似事故,一辆小米SU7撞上施工路障后起火。当时舆论焦点集中在车辆辅助驾驶系统的可靠性上,而此次事故则暴露出新能源汽车在碰撞后车门无法打开的普遍问题。两起事故均出现“碰撞—车门锁死—救援受阻”的链条,反映出行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的安全挑战。

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成为此次争议的焦点。专业分析指出,小米SU7采用的电控门把手缺乏独立机械解锁装置,在车辆断电时外部无法开启。尽管官方说明车辆碰撞后会自动解锁,但严重撞击可能导致车门变形,即便机械结构完好也难以打开。测试数据显示,配备电子门把手的车型在侧面碰撞中,车门开启成功率明显低于传统机械把手。

针对这一隐患,工信部已于今年9月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公开征求意见,明确要求车门必须配置机械释放功能,并设定操作空间标准。该标准预计2027年正式实施,届时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将被禁止。

电池安全问题同样引发关注。小米汽车曾宣称其电池系统采用电芯倒置和多层隔热设计,确保热失控时火焰向下排出。但此次事故中,车辆碰撞后仍迅速起火,目击者称火势在救援过程中突然加剧,可能与锂电池热失控有关。液态锂电池在严重撞击下,隔膜破裂易引发短路和燃烧,实验室条件与真实路况的差异成为行业技术瓶颈。

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将于2026年7月起实施新版《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增热扩散测试等多项标准,进一步强化电池安全规范。

事故发生当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发布新的审查要求征求意见稿,全面提高企业智能化、网联化能力要求和生产准入门槛。新规明确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标准,以及软件升级、组合驾驶辅助等功能的安全要求,同时通过引入可靠性指标,筑牢车辆安全底线。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汽车行业非理性竞争导致部分企业压缩研发周期、降低零部件成本,可能影响产品安全质量和售后服务。此次小米SU7事故与新规发布形成时间上的呼应,折射出行业从技术竞赛向安全本质回归的趋势。

截至目前,小米官方尚未就此事发布正式声明。随着工信部新规逐步落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迈向更高安全标准的发展阶段。在车辆智能化不可逆的背景下,安全始终是智能汽车发展的核心命题。当事故发生时,任何先进功能都需以保障生命安全为前提。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