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一桩引发广泛关注的失踪事件在罗布泊地区发生。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带领的科考队,在完成首次穿越罗布泊核心区域的壮举后,意外遭遇了难以预料的变故。作为中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彭加木在科考途中突然失踪,这一事件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当年5月,彭加木率领11人科考队从大本营出发,计划穿越罗布泊无人区。他们的路线经过楼兰遗址,最终抵达米兰。科考队凭借出色的准备和顽强的毅力,仅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原定两个月的任务,成功穿越了450公里的无人区。然而,在成功抵达米兰后,彭加木却做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重返罗布泊。
尽管科考任务已经完成,且物资储备接近极限,彭加木仍坚持认为库木库都克地区存在水源。6月11日,在经过数日讨论后,科考队多数成员同意了他的提议,决定前往该地区。但这次行程远比想象中艰难,恶劣的天气和复杂的地形让科考队举步维艰。
6月17日,当科考队抵达库木库都克时,物资已所剩无几,水源仍未找到。在请求军事基地补给后,彭加木突然留下一张纸条,写着“我往东去找水井”,便独自离开了营地。队员们立即展开搜寻,但直到次日补给到达,仍未发现他的踪迹。随后,大规模的搜寻行动持续了数日,却始终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彭加木的失踪引发了国内外无数猜测。有人认为他是被科考队员谋害,但缺乏确凿证据;也有人将他的失踪与楼兰古国的“双鱼玉佩”传说联系起来,甚至声称他因超自然力量消失。更有传言称,有人在美国见过彭加木,推测他可能是为了治疗疾病而假死前往美国。然而,这些说法大多缺乏依据,更多是人们的想象。
事实上,罗布泊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它曾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之一,古籍中称之为“幼泽”。汉朝时期,楼兰古国就位于罗布泊附近,但这个曾经繁荣的国家却在一夜之间消失无踪。1957年至1962年间,楼兰遗址的发现吸引了众多探险者,但不少人在此失踪或精神失常,使得罗布泊成为名副其实的“死亡之海”。
彭加木与罗布泊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64年,当时他首次对该地区进行考察。几个月后,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试爆。此后,他又在1979年和1980年两次进入罗布泊考察。这位出生于广东番禺的科学家,自国立中央大学毕业后,一直致力于科研工作。1956年,他放弃了赴苏联深造的机会,选择前往新疆进行科考。即便在患上恶性肿瘤后,他依然坚持科研,病情好转后继续投身工作。
对于彭加木的失踪,最可能的解释是他在独自寻找水源时遭遇了意外。罗布泊的黑风暴、气眼和雅丹地貌等危险因素,使得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的可能性极低。尽管国家多次组织大规模搜寻,但在广袤的沙漠中找到一个人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彭加木的失踪,或许并没有那么多的神秘色彩。大自然的残酷,可能才是这位伟大科学家消失的真正原因。而那些流传甚广的传言,大多只是人们的猜测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