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技术到生活:中国移动灵犀智能体,让日常琐事变身“轻松模式”

   时间:2025-10-18 16:11:33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AI技术不再聚焦于参数规模的攀升,而是转向如何让日常生活更省心、更有温度,一场关于人机交互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在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一个名为“灵犀智能体”的生态系统成为焦点,它通过重构人与技术的互动方式,将AI从后台算法推向生活前台,重新定义了“智能”的价值坐标。

消费场景中的“省心革命”是这场变革最直观的体现。过去,用户需要穿梭于多个App比价、领券,甚至为选择餐厅制定详细攻略;如今,灵犀智能体通过“AI豆”回馈机制与生态资源整合,将复杂的决策流程简化为一句自然语言指令。在“移动爱购数智生活商城”,用户只需说出需求,系统即可自动完成选品、比价、下单的全流程;在“中国移动APP”中,一句“充值月月省”便能触发最优话费方案,而“十人聚餐、想吃粤菜”的指令,则会返回包含餐厅推荐、订座、路线规划与预算控制的完整解决方案。线下触点“灵犀贴贴”更将这种便捷推向物理世界——一张NFC卡片或钥匙扣,通过“一贴即达”的交互方式,彻底消除了“寻找功能”的认知负担。

这种“心智省力”的设计哲学,源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中国移动不再将AI视为单纯的技术工具,而是将其定位为“生活理财官”,通过多模态感知与情境化推荐能力,将价格、优惠、路况等多元变量实时撮合,将不确定性极强的消费决策转化为确定性方案。用户动作更少,获得的确定性与获得感却更强,这标志着智能服务从“功能闭环”向“体验增值”的跨越。

家庭场景中,AI的角色正从“设备控制”向“情感陪伴”进化。传统智能家居依赖分散的设备实现基础联动,而灵犀家庭智能体则通过打通电视、音箱、智慧云盒等载体的数据孤岛,构建了一个覆盖娱乐、安防、健康、教育的“数字大脑”。在健康守护领域,系统不再局限于事后报警,而是基于日常活动数据提前预警风险,生成个性化运动与饮食建议,甚至联动专业筛查工具实现“事前预防”;在儿童陪伴方面,“移动伴学”通过角色对话与趣味问答,将AI从知识题库转变为“学习陪练员”;面向宠物,“移动伴宠”则通过智能项圈与机器狗,缓解主人的“分离焦虑”,提供可视化的互动与安心。

这种“有温度的智能”背后,是对家庭需求的深层理解。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指出,家庭机器人从单功能向通用智能体的演进,需要跨越技术、伦理与安全的多重门槛。中国移动的实践印证了这一判断——通过构建用户信任,AI正在从“工具”转变为“家庭伙伴”,让科技之力与亲情温度共同滋养家的内涵。

出行与娱乐领域的变革则更具颠覆性。AI智能座舱将汽车从“交通工具”升级为“可进化的移动第三空间”,通过学习用户习惯,提供导航、娱乐、办公等融合服务,且体验能随AI迭代持续升级;AI+大屏3D与AI+XR技术则将“沉浸感”从昂贵特权变为普惠体验,用户通过高清电视与3D眼镜即可“置身”赛事现场或敦煌石窟;在个人表达层面,AI+拍照馆与AI+视频/3D彩铃降低了创作门槛,让每个用户都能轻松生成专业级内容,将通话等待页转化为动态个人名片。

这些创新的核心,在于AI从“体验优化”转向“场景创生”。它不再局限于让既有流程更流畅,而是作为“创作媒介”与“感官放大器”,主动创造出以往未曾想象的场景。当AI能够无缝衔接不同场景、降低体验门槛并激发创作欲时,日常生活便被点化为一个可创作、可叙事的舞台。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提出的“AI+民生保障”战略,正在通过灵犀智能体落地。从消费省心到家庭关怀,从出行创生到娱乐普惠,AI的价值尺度已从“解决麻烦”转向“创造乐趣”。未来,像灵犀这样的智慧生活入口将如水电网络般自然存在——少消耗精力,多给确定性。当技术真正服务于人,回归以人为本的初心,AI便完成了从“技术圈”到“生活圈”的跨越。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