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经济信息委对外发布了重庆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方向第二批“揭榜挂帅”项目名单,共有5个项目脱颖而出,获得立项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多个入选项目由两江新区企业主导或参与其中,彰显了该区域在机器人产业领域的活跃度。
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终极形态之一,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重庆,这座拥有丰富制造业应用场景的城市,正积极把握这一“未来赛道”的发展机遇。面对这一新兴领域,重庆如何布局,以抢占先机?
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此次“揭榜挂帅”项目旨在优选并培育一批具有潜力的“种子企业”,从而丰富和完善机器人产业生态链。据介绍,此次入选的5个项目均聚焦于生活服务领域,涵盖了情感交互智能宠物机器狗、具身情感陪伴机器人等创新产品。
回顾今年上半年,重庆市已公布了首批10个具身智能机器人方向的“揭榜挂帅”项目,这些项目主要面向汽车智能制造应用场景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开发,以及具身大模型关键技术攻关等生产研发领域。而此次的第二批项目,则更加侧重于生活领域的应用,部分产品已在市场上投入使用,并获得了良好反馈。
以“具身情感陪伴机器人”为例,该项目由马上消费金融牵头,联合重庆大学、重庆市人民医院等单位共同开发。该机器人入驻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后,受到了不少老年人的喜爱,展现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在生活服务领域的巨大潜力。
市经济信息委表示,接下来,这两批“揭榜挂帅”项目将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重庆市机器人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重庆市正通过建立产业创新体系、加强产品应用推广、提升产业生成能力、强化发展要素支撑以及加强协调联动等一系列举措,激发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域的创新活力。
“虽然具身智能技术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处于起步阶段,但重庆已经具备了发展这一产业的先发优势。”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在人工智能和关键软件方面,重庆市拥有中科云丛、沪渝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机构的大模型产品及算法;在机器人本体集成方面,聚集了华数、七腾等一批高成长性机器人企业;在机器人本体配套方面,有重庆大学来福研究院和重庆来福工厂等,可生产面向具身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
重庆市还拟出台《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电子终端产业创新蝶变行动计划》,计划到2030年,推动该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通过实施“具身智能蝶变飞跃行动”,重庆市将推出面向典型应用场景的智能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进一步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发展。
业内专家认为,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带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关键。川崎(重庆)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廖旭东建议,应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并举,通过“技术攻关、开源发展、开放场景”等方式,形成“技术、数据、商业”闭环的产业发展生态。
七腾、华数等机器人企业负责人也表示,重庆制造业场景丰富,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由于环境相对固定且任务明确,具身智能机器人有望较先取得突破。例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自动驾驶、传感器、机器视觉等细分领域,与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有不少共通之处,两类产业在供应链方面有大量重叠,一旦实现优势叠加,将加速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商业化步伐。
市经济信息委表示,鉴于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门槛高、研发技术复杂等特点,接下来重庆市将精准招引一批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产业“链长”“链主”企业,以进一步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