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家庄举办的2025中国生态环境AI+大会上,河北省生态环境监管领域迎来重要突破——全国首个省级生态环境监管专业大模型正式亮相,其配套研究与应用白皮书同步发布。该模型以"智能感知-精准分析-协同决策-科学施策"为核心架构,构建起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立体化监管体系,标志着河北生态环境治理迈入智能化新阶段。
这个集成监测、分析、预测、决策功能的AI大模型,深度融合了70年环境科学知识积淀与300余项行业排放特征数据。针对河北钢铁、水泥、化工等重点产业排放特性,研发团队将通用大模型能力与环保领域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形成覆盖大气污染防治全流程的智能解决方案。通过实时感知环境数据变化,系统可提前48小时预测污染扩散趋势,将传统的事后处置转变为事前预防,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精准决策依据。
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信息化分会牵头,联合水杉智算(河北)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河北分公司等机构编制的白皮书,首次对生态环境大模型作出权威定义。文件指出,这类新型智能技术能整合气象、污染源、生态等多维度数据,实现从污染监测到气候应对的全链条智能化管理。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海量环境数据的深度挖掘,系统可自动识别污染成因、模拟治理效果,推动环境治理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转型。
白皮书详细记录了河北在工业污染源智能管控、大气污染精准溯源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以唐山钢铁集群治理为例,系统通过分析企业生产数据与空气质量关联性,精准定位高排放环节,指导企业优化生产工艺,使区域PM2.5浓度同比下降23%。这些成功案例不仅形成可复制的技术标准,更为全国生态环境智能化监管提供了"河北方案",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转化为环境治理效能的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