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苹果悄然上架了新款14英寸MacBook Pro、iPad Pro以及Vision Pro三款产品,引发市场关注。彭博社知名记者马克·古尔曼对此次更新进行了深度分析,认为这三款新品在硬件升级上显得较为保守,主要聚焦于芯片迭代,缺乏实质性功能突破。
古尔曼指出,M5系列芯片的性能提升幅度有限,较上一代M4芯片仅提升15%至20%,实际使用中用户难以察觉明显差异。他直言,若用户已持有Vision Pro、M4版iPad Pro或自M1 Pro以来的MacBook Pro,升级新品的必要性极低。相比之下,去年iPad Pro的更新更具诚意。
苹果此次选择低调发布新品,未像以往那样通过多日预热或大型活动造势,古尔曼认为这反映了公司对产品竞争力的清醒认知。他特别提到,iPhone 17 Pro Max同样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尽管电池续航、自拍相机和散热系统有所改进,但整体体验与前代差异不大。
在三款M5新品中,MacBook Pro的升级幅度最小。除芯片更新外,仅内存带宽、固态硬盘速度和存储选项有小幅优化。古尔曼建议,M1 Pro/Max用户可等待M6系列再升级,但M1或英特尔平台用户,或计划从Windows转投Mac的消费者,M5版MacBook Pro仍是不错选择。其性能已媲美曾用于Mac Studio的M1 Ultra芯片,且风冷散热系统能保障持续性能输出。
iPad Pro的更新同样聚焦芯片,新增N1芯片组合支持Wi-Fi 7,并配备苹果自研C1X调制解调器。内存和硬盘速度的提升,以及外接120Hz显示器支持,对普通用户意义有限。古尔曼认为,跳过M4版的用户可考虑M5版,但若预算有限,明年春季的M4版iPad Air或更划算。
Vision Pro的处境更为尴尬。这款定位小众的设备因高昂售价、偏重机身和内容生态匮乏,市场表现未达预期,迫使苹果转向企业市场。新款虽升级M5芯片并推出新头带,但日常使用中性能提升不显著,像素数、刷新率和渲染效果的改进对普通用户吸引力有限。古尔曼批评,99美元的新头带本应作为标配,而非单独售卖。
苹果AI业务的发展同样面临挑战。古尔曼透露,自Siri升级推迟以来,AI团队人才流失严重,基础模型团队已失去核心成员,约12名关键研究人员离职。上周,负责AKI团队的杨科转投meta,更多高管离职或不可避免。若春季新Siri表现不佳,离职潮可能进一步加剧。目前,苹果正面试外部候选人,Craig Federighi和Mike Rockwell已承担更多AI战略职责。
苹果的市场策略正经历微妙转变。公司曾多次拒绝主流趋势,如手写笔、流媒体音乐、小尺寸平板等,但最终均选择接纳。此次,苹果一改对触控Mac的抵制态度,正全力推进OLED触控屏MacBook Pro。古尔曼分析,iPad销量疲软与Mac需求增长,是苹果改变立场的关键原因。如今,Mac和iPad共享M系列芯片,应用生态逐步融合,macOS与iPadOS界面日益相似,为触控功能铺平道路。
触控Mac的推出,标志着苹果在流行趋势前的又一次妥协。古尔曼认为,未来Mac与iPad的差异可能仅限于屏幕尺寸、性能和电池续航,应用与体验将高度一致。这并非苹果首次“打脸”——2013年库克曾否定智能眼镜,一年后却可能戴上自家产品。苹果的迟疑与调整,或许仍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