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激光技术助力突破!中国科研团队成功制备亚纳米级高熵合金

   时间:2025-10-20 12:45:48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安徽师范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科研团队近日取得重大突破,在材料科学领域首次实现亚纳米级高熵合金的低温合成。该成果已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材料》,标志着我国在先进金属材料研发领域迈入世界前列。

传统高熵合金制备面临双重困境:既要将五种以上不同金属原子均匀混合,又要将产物尺寸控制在1纳米以下。常规方法依赖2000℃以上高温环境,不仅能耗巨大,且对金属种类选择存在严格限制。研究团队负责人熊宇杰教授形象描述:"这相当于指挥一支由钢琴家、画家、运动员、程序员和厨师组成的交响乐团,既要保证每个成员发挥特长,又要形成完美和声。"

科研人员创新采用纳秒脉冲激光技术,通过精确控制光热效应与热电子转移,在常温条件下实现了金属原子的纳米级重组。实验数据显示,激光可在十亿分之一秒内将金属颗粒表面温度提升至2000℃,随后以每秒超十亿度的速率急速冷却。这种"超音速"热处理工艺,成功突破了传统方法在原子扩散与晶粒生长方面的物理极限。

由金、铂、钌、铑、铱五种贵金属组成的亚纳米合金,在电解水制氢测试中展现出惊人性能。相较于商用铂碳催化剂,该材料在质子交换膜电解槽中的产氢效率提升37%,同时稳定性提高2.4倍。实验表明,这种多金属协同体系能同时激活多个催化反应路径,形成"1+1>5"的增效效应。

研究团队开发的激光合成平台具有显著优势:通过调节激光参数可精确控制合金成分比例,实现从二元到五元体系的按需定制;纳米级尺寸控制使材料比表面积大幅提升,催化活性中心密度达到传统材料的15倍;整个制备过程无需真空环境,能耗仅为传统方法的1/20。

这项突破性技术为新能源材料开发开辟了新路径。在氢能经济领域,该合金可直接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燃料电池阴极等核心部件;在环保领域,其优异的氧化还原性能使其成为治理有机污染物的理想催化剂;在电子信息领域,纳米级高熵合金的特殊电子结构为开发新型存储器件提供了可能。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