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1300光年外HOPS-315“施工”:窥见地球诞生“建材”初成型

   时间:2025-10-20 14:36:22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浩瀚的猎户座分子云深处,一颗名为HOPS-315的年轻恒星正悄然书写着行星诞生的史诗。这颗距离地球约1300光年的天体,虽无法发出可见光,却通过红外与射电波向人类传递着太阳系诞生初期的珍贵信息。天文学家通过韦布空间望远镜的观测,首次捕捉到行星形成的"原始施工现场"——气态一氧化硅与固态结晶硅酸盐同时存在的奇妙景象。

这些被喻为"行星积木"的硅酸盐结晶,此前仅在陨石研究中被间接认知。当韦布望远镜的镜片对准HOPS-315时,科学家们意外发现其原行星盘中同时存在着气态与固态的硅化合物。这种状态犹如目睹工匠将熔融岩浆注入模具的瞬间,凝固与流动的界限在此刻变得模糊而充满诗意。

观测初期,恒星两极喷流中纯粹的气态物质曾让研究陷入困惑。直到发现原行星盘内存在约1000℃的"恒温区",谜题才得以解开。在这个温度区间,硅酸盐在气化与凝固间反复摇摆,一氧化硅分子则以极缓慢的速度向温度稍低的区域迁移,最终凝结成各种矿物颗粒。这种精细的温度调控机制,堪称宇宙级的"矿物铸造厂"。

智利ALMA射电望远镜的加入,为这场行星诞生的观测提供了关键验证。其超长基线阵列捕捉到恒星两极喷流速度远超原行星盘内物质运动,证实了硅酸盐颗粒确实在绕恒星旋转而非被喷流带走。这种多望远镜协同观测的模式,如同为宇宙装上了"复眼",让行星形成的动态过程无所遁形。

荷兰某天文团队负责人将此称为"行星形成的零时刻"。在HOPS-315的原行星盘中,那些毫米级的硅酸盐颗粒正通过相互碰撞不断壮大,未来可能凝聚成岩质行星的核心。这种演化路径与45亿年前太阳系的形成惊人相似,暗示着类似地球的行星在银河系中可能普遍存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HOPS-315的观测角度。这颗恒星恰好以倾斜姿态面向地球,使得人类能够清晰窥见其原行星盘的内部结构。这种得天独厚的观测条件,让天文学家得以直接观察行星形成的"婴儿期",而非仅通过陨石样品推测历史。

科学家在这些硅酸盐结晶中发现了独特的成分特征,它们如同宇宙的"时间胶囊",记录着行星形成的精确时间节点。通过分析这些微观结构,研究者能够倒推出行星胚胎的凝聚过程,甚至为太阳系45亿年前的演化提供参照样本。

随着持续观测的展开,天文学家期待能捕捉到更多关键瞬间:当微小颗粒聚合成千米级的小行星,当原始大气开始在岩质核心周围凝聚。这些观测或将彻底改变人类对行星起源的认知,让我们得以在1300光年外,亲眼见证另一个"地球"的诞生过程。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