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天眼”FAST立新功 首次捕捉到恒星黑子区毫秒级射电暴信号​

   时间:2025-10-21 00:45:21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征程中,中国科研团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田晖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借助“中国天眼”FAST的强大观测能力,首次捕捉到来自恒星黑子区域的毫秒级射电暴信号。这一发现不仅为直接探测恒星小尺度磁场提供了全新手段,更为理解恒星磁活动起源开辟了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已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

恒星黑子作为太阳及其他恒星表面的强磁场区域,其磁场结构的剧烈变化会对周围空间环境产生显著影响。太阳黑子的爆发可能干扰地球卫星运行、通信和导航系统,而其他恒星上的类似现象可能更为剧烈,尤其是活跃红矮星。长期以来,直接测量恒星黑子区域的磁场结构一直是科学界的难题。传统方法往往只能获取恒星整体的大尺度磁场信息,难以解析局地的小尺度结构。

此次研究中,团队将目光投向了一颗名为AD Leo的活跃红矮星。利用FAST的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他们探测到一种频率变化速度极快的射电暴信号,其频率漂移速率高达每秒约8GHz,远超以往观测记录。研究团队分析认为,这种快速频率变化表明辐射源位于磁场强度极高且靠近恒星表面的区域。通过结合恒星磁场模型,他们排除了大尺度磁场的可能性,确认信号源自黑子上方的小尺度磁场结构。

这一发现揭示了恒星黑子区域磁活动的独特机制:强磁场能够将电子加速到极高能量,这些电子在磁场中做回旋运动时会产生特殊的射电辐射。通过捕捉这些射电信号,科学家可以直接分析恒星表面小尺度的磁场结构,为研究恒星磁活动的起源提供了全新视角。

田晖教授指出,FAST的“亚毫秒”级时间分辨率是此次研究成功的关键。传统恒星射电观测的时间分辨率通常为小时或分钟量级,而FAST将这一指标提升了数个数量级,能够捕捉恒星射电辐射的瞬时变化。目前,全球范围内几乎没有其他设备具备如此高的时间分辨率。依托这一优势,研究团队开辟了利用FAST研究晚型恒星磁活动的新方向。

团队成员张佳乐表示,他们还在探索年轻类日恒星、褐矮星以及恒星与行星之间的磁相互作用现象。这些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恒星磁活动对周围空间环境的影响,为寻找宜居系外行星提供重要线索。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