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木星大红斑边缘突现黑漩涡,深层大气运动或揭开气态巨星内部之谜

   时间:2025-10-23 12:54:51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人类持续数百年的天文观测中,木星大红斑始终是太阳系最引人注目的气象奇观。这个直径足以容纳三个地球的巨型风暴,近日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异常现象——其边缘突然浮现出数个深色漩涡,如同被泼洒的墨迹在时速超过600公里的狂风中扭曲变形。这一发现让全球天文学家陷入激烈讨论,因为自17世纪望远镜首次捕捉到这个红色气旋以来,其形态从未如此"支离破碎"。

这个由氨冰和甲烷云构成的超级气旋,过去数百年的演变轨迹相对稳定。虽然其面积以每年约100公里的速度缓慢收缩,但始终保持着规则的椭圆形结构。此次突现的黑色漩涡彻底打破了这种规律,它们不仅颜色异常深暗,更呈现出与大红斑主体截然不同的运动模式。科学家推测,这些不速之客可能源自木星内部深层大气的剧烈扰动。

作为没有固体表面的气态巨行星,木星的结构远比地球复杂。其内核被厚达数万公里的金属氢层包裹,外部则是层层叠叠的氢氦大气。2016年抵达木星轨道的"朱诺"号探测器,通过微波辐射计首次揭示了这些彩色条纹的真实本质——它们并非漂浮在表面的云层,而是贯穿整个大气层的巨型对流系统,风速最高可达每小时430公里,是地球最强台风的十倍以上。

中国科学院天文团队在最新研究中指出,黑色漩涡的出现可能与木星内部的能量释放机制有关。这颗行星内核每年通过收缩释放的热量,相当于其从太阳吸收能量的两倍。这些热量驱动着内部流体向上涌动,当深层物质突破重重大气层抵达表面时,就会在压力骤变的环境中形成特殊结构。漩涡的深色可能源于低温凝聚的重元素,或是尚未与上层大气完全混合的原始物质。

此前对大红斑的研究已发现,其上层异常高温现象源于下层风暴通过声波传递的能量。这种跨越800公里高度的能量传输机制,或许同样解释了黑色漩涡的成因——当深层对流冲击大红斑的边界时,剧烈的能量交换产生了这些异常结构。美国西南研究所的模拟实验显示,木星大气中的垂直运动强度,可能是地球的数千倍。

对于这些漩涡的命运,科学界存在两种主要观点。部分学者认为这属于暂时性扰动,随着能量释放完毕将逐渐消散;另一些研究者则视其为验证"深层云层风模型"的关键证据——该理论认为木星大气运动完全由内部对流驱动。不同研究团队对"朱诺"号十年观测数据的分析差异,恰恰印证了这颗气态巨行星的复杂性远超人类想象。

此次异常现象为研究气态行星提供了珍贵样本。由于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气环流机制与木星高度相似,解开黑色漩涡之谜不仅将揭示木星内部结构,更可能重构人类对整个气态行星家族的认知。在木星每9.5小时完成一次自转的高速旋转下,其大气层始终处于剧烈动荡中,这些突然出现的深色漩涡,或许正是打开行星内部奥秘的钥匙。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