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快手AI编程再发力!模型矩阵、智能工具与MaaS平台三箭齐发

   时间:2025-10-23 21:04:06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AI编程赛道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快手携AI编程产品矩阵强势入局,引发行业广泛关注。此前,快手已发布主打性能的KAT-Coder-Pro V1模型,并开源了KAT-Coder-Exp-72B 1010学术模型,此次更是推出包含顶尖自研模型、智能开发工具和MaaS平台的“三位一体”产品矩阵,同时宣布KAT-Coder-Air轻量版模型面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

CodeFlicker作为智能开发伙伴,通过编码智能体自主生成、深度研究和任务规划能力的融合,以双重开发模式重塑AI研发协作范式。其中,Jam模式基于仓库级上下文实时感知,自主完成工程级代码生成与改写,加速想法落地;Duet模式则聚焦深度研究和任务规划,在复杂系统和企业级场景中实现更精准的代码生成。其产品生态覆盖开发阶段核心场景,致力于打造全场景智能开发体验。在无缝集成方面,CodeFlicker IDE插件完美融入VS Code、JetBrains等主流开发工具,贴合开发者既有习惯;在原生体验上,AI原生代码编辑器和云端编码智能体带来多任务异步开发、人机深度协作的新一代智能开发体验;在全流程覆盖上,从编码前置环节的研发智能问答和架构设计,到编码环节的代码续写和代码生成,再到编码后置环节的代码诊断,实现开发阶段全流程覆盖。在Web开发场景中,CodeFlicker支持从视图开发、逻辑开发到调试及部署的端到端无缝衔接,内置Figma工具可轻松将设计稿转换为高还原度生产级代码,并实现一键实时预览、调试和部署上线。目前,在快手内部已有超过80%的工程师高频使用CodeFlicker。

CodeFlicker还针对企业级复杂需求研发场景进行长时间打磨,推出DeepWiki代码仓库说明书功能。该功能深度融合大模型技术与工程实践,自动为企业代码仓库生成结构清晰、术语准确、架构明确的“仓库说明书”,成为快手新人的“必读指南”,帮助项目新成员快速理解仓库业务逻辑与技术架构,同时为编码智能体补全关键信息,提升问答与代码生成的准确率。CodeFlicker支持面向企业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通过对代码续写模型进行针对性增强训练,实现“编码即标注”的数据飞轮,这一理念已在快手内部成功实践,经验可复用、可迁移。

KAT-Coder自发布以来,在海内外开发者社区引起广泛关注。在成绩方面,早先KAT-Coder在SWE-bench Verified榜单中以73.4%的解决率跻身GPT、Claude所在的第一模型梯队,其开源版本KAT-Dev-72B-Exp也取得74.6%的优异成绩。用户反馈方面,首批体验用户普遍认为KAT-Coder是继Claude 4.5/GPT-5-Codex后最有潜力挑战顶级闭源模型的候选者。KAT-Coder模型家族包括KAT-Coder闭源版本、KAT-Dev-72B-Exp和KAT-Coder-Air免费版,后续还将有更多惊喜。在性能上,KAT-Coder面向实际工程环境,在训练阶段模拟20+种编程语言、8类开发场景以及每个场景下的8种任务类型的真实开发环境,直面最复杂的工程环境。在兼容性上,除在自家CodeFlicker开发工具中调用外,还对Claude Code 、Cline、Kilo、Roo Code等多种主流开发工具和Coding Agents进行适配和优化。在定价上,采用基于上下文窗口大小的阶梯式定价,提供业界顶级性能的同时,展现出极具竞争力的成本优势。

快手万擎MaaS平台作为“三位一体”AI战略的坚实底座,除自家的王牌模型外,还上架了包括DeepSeek系列、Qwen系列、Kimi系列在内的多款业界主流大模型,为用户提供丰富选择。对于企业级用户,稳定性、安全性和成本是核心诉求。快手万擎平台提供高达99.95%的SLA可用性保障,并通过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等多项权威认证,其背后是快手服务数亿用户、经历过无数次流量洪峰考验的成熟基础设施。在成本方面,提供清晰透明的定价体系与按量付费、弹性调度的计费模式,通过极致的推理性能和调度优化,为企业提供稳定且极具经济性的模型服务。平台以高稳定的架构、高质量的算力资源为基础,通过自研模型和三方模型持续丰富底层模型生态,构建起高可用、安全易用的大模型服务与开发平台,并兼容私有化部署,为企业级用户提供适应自身业务场景的调用方式。

快手此番在AI Coding领域的布局,也是其B2B品牌StreamLake的一次品牌战略升级。StreamLake早期业务聚焦于将快手在消费端验证过的音视频核心技术对外赋能,随着AI浪潮的到来,正将业务范围从“音视频+”全面扩展至“AI+”,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先的生成式AI技术实践者和提供方,目标客户群体也从教育、金融、出行、生活服务等企业用户,扩展到服务更多的开发者社区。这一系列举措旨在用坚实的技术实力和极致的工程能力,赋能千行百业,帮助企业在智能化浪潮中培育新质生产力,共同塑造普惠、共荣的智能经济新形态。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