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谷歌量子研究再获突破:量子回声算法实现可验证优势,推动量子计算实用化

   时间:2025-10-23 19:11:58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谷歌量子人工智能团队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由谷歌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科研人员合作完成的量子计算研究登上《自然》杂志封面,这项成果首次在硬件层面实现了可验证的量子优势,其运算速度较当前最先进的经典超级计算机提升超过1.3万倍。

研究核心在于量子回声算法的创新应用。该算法通过Willow量子芯片实现乱序时间相关器(OTOC)的运算,能够捕捉到传统方法无法探测的量子关联。实验中,科研人员将泡利算符嵌入量子演化过程,使海森堡图像中的相位随机化,从而观测到泡利弦之间的相长干涉现象。这种量子波叠加增强的效应,使测量灵敏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在分子结构分析领域,这项技术展现出独特优势。研究团队对包含15个和28个原子的两种分子进行建模,结果不仅与传统核磁共振数据完全吻合,更发现了传统技术无法获取的分子内部信息。这种增强型核磁共振技术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新工具,能够精确模拟药物分子与靶标的结合方式,同时在材料科学领域可帮助表征聚合物和电池组件的分子结构。

量子回声技术的实现得益于Willow芯片的持续进化。2024年该芯片已通过随机电路采样验证其量子态复杂度,此次研究更证明其能够模拟物理实验的精度。谷歌工程师将这种特性定义为"量子可验证性",即运算结果可通过其他同等级量子设备进行交叉验证,这为实用量子计算开辟了新路径。

研究团队形象地比喻该技术如同量子领域的声呐系统。传统声呐只能提供模糊轮廓,而量子回声能精确读取沉船铭牌信息。通过向量子比特发送特定信号,经扰动后逆转信号演化,系统能捕捉到极其微弱的"回声"。这种灵敏度源于量子相长干涉现象,使测量精度较传统方法提升数个量级。

在量子动力学研究方面,OTOC算法展现出独特价值。实验发现该算法对量子系统中的微小扰动具有高度敏感性,这种特性使其成为解释复杂量子现象的理想工具。通过调节干涉臂数量和插入相干移相器,研究人员观察到OTOC测量值与泡利弦建设性干涉的关联,这种量子关联在传统低阶可观测量中完全无法观测。

这项成果建立在谷歌多年技术积累之上。2019年该公司首次证明量子优越性,2024年Willow芯片突破误差抑制难题,此次量子回声算法则实现了可验证的量子优势。虽然完全容错的量子计算机仍需容纳数十万量子比特,但研究团队认为距离实际应用可能还需五年时间。

当前谷歌正着力攻克长寿命逻辑量子比特技术,这被视为实现全面量子计算的第三个里程碑。随着量子硬件性能的持续提升,从药物设计到新材料开发,从能源技术到基础科学研究,量子计算正逐步打开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