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清华学霸印奇掌舵,吉利奔驰助力,千里科技能否驶向智驾IPO新蓝海?

   时间:2025-10-25 03:58:39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自动驾驶领域正迎来新一轮资本与技术的双重博弈,而一家脱胎于传统车企的科技公司,正以独特的转型路径引发市场关注。近日,背靠吉利控股与梅赛德斯-奔驰两大汽车巨头的千里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试图在“A+H”双资本市场布局中抢占先机。这家由清华姚班天才印奇执掌的企业,其前身正是曾因破产重整淡出公众视野的“民营汽车第一股”力帆科技。

千里科技的资本版图堪称豪华:最大股东吉利不仅提供整车制造场景,更贡献了公司约三分之一的营收;奔驰以13.38亿元入股3%,带来国际品牌背书与技术验证资源;而掌舵人印奇作为旷视科技创始人,携前华为车BU总裁王军组成“算法+落地”的核心团队,试图在智能驾驶赛道实现技术变现。这种产业资本、国际品牌与技术精英的深度绑定,在传统制造转型案例中极为罕见。

37岁的印奇是这场转型的关键推手。这位1988年出生的安徽芜湖人,曾以中考状元身份考入清华姚班,与唐文斌、杨沐共同创立旷视科技,开发出Face++人脸识别平台。2015年马云在汉诺威博览会使用“刷脸”支付时,背后正是旷视的技术支撑。尽管旷视曾跻身“AI四小龙”,但其科创板IPO之路最终折戟。2024年,印奇通过旗下公司收购力帆科技19.91%股份,开启第二次创业,将目光投向智能驾驶领域。

千里科技的转型并非偶然。其前身力帆汽车曾是中国摩托车出口冠军,2001年以184万台发动机销量称霸全球市场。2010年登陆上交所后,市值一度突破300亿元。然而随着汽车产业深度调整,力帆因技术滞后、债务高企陷入困境,2020年被迫破产重整。吉利控股通过重庆满江红基金入主后,这家老牌车企迎来转机。2024年印奇接掌后,迅速整合吉利旗下极氪、研究院的2500人智驾团队,与原迈驰智行500人合并,形成近3000人的研发力量。

资本层面的运作同样精妙。吉利作为最大客户与供应商的双重身份,既提供订单又保障供应链稳定;奔驰的入股则打开国际市场通道,其测试资源与品牌影响力为千里科技的技术落地提供背书。印奇的算盘清晰:通过收购造车资质,将旷视的算法能力直接绑定整车生产,规避独立上市的技术变现难题。这种“曲线救国”的策略,在资本寒冬中显得尤为务实。

但华丽转型背后,千里科技仍面临多重挑战。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亏损超7亿元,毛利率长期徘徊在5%左右,汽车业务甚至出现负毛利。研发投入的激增进一步吞噬现金流,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2.87亿元,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业务尚未产生收入。招股书坦言,技术解决方案的商业化仍停留在概念阶段。

对吉利的过度依赖成为另一隐忧。尽管来自吉利的收入占比已从2024年的45%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3.2%,但这种“双栖”关系既保障业务稳定,也限制独立获客能力。一旦合作关系生变,千里科技的可持续性将遭受严峻考验。更严峻的是,智能驾驶赛道已挤满比亚迪、华为等巨头,而千里科技在智驾量产经验上的缺失,使其技术壁垒显得不够坚实。

为突破困局,千里科技正加速布局。一方面通过与奔驰合作进入其供应链,另一方面拓展其他车企客户。但智能驾驶方案的验证周期长达1-2年,从“单一依赖”到“多客户支撑”的转型需要时间。这家重庆企业用5年时间完成从破产重整到港股IPO的逆袭,但资本市场期待的技术变现能力,仍待时间检验。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