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光模块板块在10月31日出现显著回调,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三家龙头企业股价集体下挫,市值在两个交易日内累计蒸发1428亿元。这场波动源于三家公司最新披露的三季度财报,尽管整体业绩维持增长态势,但单季表现分化叠加市场情绪波动,引发了二级市场的连锁反应。
作为行业龙头的中际旭创,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02.16亿元,同比增长56.83%;净利润31.37亿元,同比增幅达124.98%。公司前三季度累计营收突破205亿元,净利润超71亿元。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800G光模块需求持续释放,以及1.6T产品开始进入量产阶段。管理层透露,重点客户已启动1.6T部署,预计2026-2027年将迎来大规模应用。不过,高速扩张带来的存货压力开始显现,三季度末存货余额达112.16亿元,较年初增长52.64%,资产减值损失达6636万元。
新易盛虽然前三季度表现抢眼,营收同比增长221.7%至165亿元,净利润增长284.37%至63亿元,但三季度出现环比下滑。当季营收环比下降4.97%至60.68亿元,净利润环比下降3.2%至23.85亿元。公司解释称,部分客户提货节奏变化导致收入确认延迟,同时关键物料供应紧张制约了产能释放。值得注意的是,实控人高光荣在10月9日通过协议转让减持1143万股,套现37.49亿元,引发市场对股东信心的担忧。
天孚通信同样面临增长瓶颈,三季度营收环比下降3.18%至14.63亿元,净利润环比下降5.3%至5.66亿元。尽管前三季度营收增长63.63%,净利润增长50.07%,但EML光引擎核心物料短缺问题持续影响交付能力。公司存货余额3.37亿元,较年初下降3.64%,但资产减值损失同比激增238.76%至3310万元。招商证券研报指出,随着英伟达GPU交付量上修,天孚通信配套的1.6T光引擎业务有望迎来弹性增长。
市场对三季报的反应超出预期。10月30日财报发布后,三家公司股价次日集体跳水:新易盛下跌6.44%,中际旭创下跌6.94%,天孚通信更是大幅下跌7.76%。加上前一个交易日天孚通信已下跌11.56%,两日市值蒸发分别为614亿、530亿和284亿元。这种剧烈波动与年初以来的强劲走势形成鲜明对比——三家公司年内股价分别上涨231%、320%和174%,中际旭创和新易盛更跻身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
机构持仓变化折射出市场情绪的微妙转变。数据显示,重仓中际旭创的权益基金数量从二季度末的392只增至三季度末的746只,持股数量从1.07亿股增至1.38亿股。但股价的快速攀升也引发股东减持潮,9月中际旭创两大股东合计减持超千万股,控股股东更是计划未来三个月内再减持550万股。这种"业绩增长与股东减持并行"的现象,加剧了市场对估值泡沫的担忧。
面对股价波动,企业管理层试图稳定市场信心。中际旭创在投资者交流中强调,AI算力需求持续增长将支撑光模块行业保持高景气度,预计2026年行业增长趋势依然向好。新易盛也表示,结合客户需求指引,2025年四季度及2026年行业景气度将持续。国盛证券研报则预测,到2026年光通信产业链将进入"保交付"时代,供应链掌控力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龙头企业有望凭借交付优势脱颖而出。
技术迭代带来的价格压力始终是行业隐忧。民生证券分析指出,光模块作为技术驱动型产品,每一代新产品上市初期都享有技术溢价,但随着量产规模扩大和成本优化,价格必然呈现渐进式下降。这种技术普及与成本优化的双重作用,要求企业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供应链管理来维持竞争力。当前,三家公司均在加大研发投入,中际旭创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9.45亿元,同比提升27.41%,为应对未来技术挑战储备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