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夜晚,本年度最引人注目的天文盛景——“超级月亮”将现身夜空。当晚21时19分左右,月球将呈现最为圆满的状态,而次日6时27分,月球将运行至距离地球约35.7万公里的近地点,成为2025年所有满月中与地球距离最近的一次。由于这两个关键时间点的叠加,当晚的月亮将成为今年最大、最亮的满月,俗称“超级月亮”。
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寇文介绍,“超级月亮”虽然并非专业天文术语,但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却十分严谨。它是由月球轨道特性与地球观测角度共同作用形成的自然现象。寇文表示,在天文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近地点满月”,即当月球运行至距离地球较近的近地点附近时,恰好处于满月状态。与之相对的,还有月球运行至远地点时的满月,此时月亮看起来会稍小一些。
据天文专家介绍,每年“超级月亮”的出现都会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虽然从直径上看,最大满月与最小满月的差异约为14%,面积差异可达30%,但这种差异用肉眼观察并不明显。寇文解释说,人类的视觉感知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当月亮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时,由于有地面景物作为参照,人们会感觉月亮比高悬天空时更大,这就是所谓的“月亮错觉”。
天文馆科普专家指出,地球与月球的轨道位置周期性变化是“超级月亮”形成的根本原因。月球在一个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距离地球最近时约为36万公里,最远时超过40万公里,运行周期约为27天半。与此同时,地球也在绕太阳公转,导致从地球上看,月球完成一次完整的“盈亏循环”需要约29.5天。这两个周期的微小差异,使得每次满月时月球与地球的距离都有所不同。当满月恰好发生在月球运行至近地点附近时,就会出现“超级月亮”。
对于想要观赏此次“超级月亮”的公众来说,掌握正确的观测时机和地点至关重要。天文馆建议,最佳观测时间是在月亮升起后不久,即日落后的1个小时之内。以北京为例,11月5日的日落时间约为17时04分,月亮将在16时40分左右从东方地平线升起,月落时间则在次日早晨7时32分左右。虽然整个夜晚的大部分时间都适合观测,但日落后1小时是视觉效果最佳的“黄金窗口期”。
在观测地点的选择上,建议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如城市制高点、地标高楼平台、郊外山顶或海边等。观赏“超级月亮”无需携带专业设备,其亮度和大小已经足够震撼。当然,如果有双筒望远镜,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月球表面的大型环形山和月海等细节;如果使用小型天文望远镜,还可以进一步分辨月面的辐射纹、撞击坑边缘的阴影等更精细的地貌。
据了解,2025年全年共有3次“超级月亮”出现,分别出现在10月17日、11月5日和12月5日。其中,11月5日的这次“超级月亮”因其与地球距离最近而备受期待。天文专家提醒,虽然“超级月亮”并不罕见,但每次的出现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公众关注和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