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日本移动出行展的聚光灯下,比亚迪携专为日本市场打造的纯电车型K-EV BYD RACCO完成全球首秀。这款以“本土化”为核心设计理念的产品,不仅展现了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技术实力,更通过精准的定位与功能适配,叩开了日本私人消费市场的大门。

K-EV的研发团队深入研究了日本城市出行场景:车身严格遵循日本轻型车标准,长度控制在3.4米以内,既满足上牌条件,又能轻松穿梭于狭窄街巷;搭载的刀片电池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续航里程达到300公里,覆盖东京都市圈日常通勤需求;车内配备的智能互联系统支持日语语音交互,座椅布局兼顾单身用户与小家庭的多场景使用。这种“技术内核+本土外壳”的组合,让产品从设计阶段就与日本消费文化产生深度共鸣。
对于比亚迪而言,K-EV的推出标志着其日本市场战略的重大转型。过去十年间,该品牌虽通过电动巴士在公共交通领域建立知名度,但私人乘用车市场始终难以突破。此次选择轻量化纯电车型切入,既避开了与本土车企在混动领域的正面竞争,又精准捕捉到日本充电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年轻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接受度提升的窗口期。据现场工作人员透露,K-EV的预售价格将控制在250万日元以内,直指丰田Aqua、本田N-WGN等畅销车型的价位区间。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纯电乘用车销量仅占新车市场的3.7%,远低于中国的35%和欧洲的22%。这种滞后性为外来品牌创造了机会,但要想真正融入市场,仅靠产品性能远远不够。比亚迪日本分公司负责人表示,K-EV的研发过程中,团队与当地设计公司合作优化车身线条,邀请漫画家参与内饰图案设计,甚至根据日本用户习惯调整了充电接口位置。这些细节调整,让产品从“中国制造”转变为“日本定制”。
在东京车展的比亚迪展台上,K-EV与电动巴士、储能系统等解决方案共同展示,勾勒出该品牌从单一产品输出到生活方式渗透的野心。当观众坐进驾驶舱体验智能导航系统时,屏幕上跳出的东京地铁线路图与周边充电站分布,正在模糊“外来品牌”与“本土伙伴”的界限。这种转变,或许比任何技术参数都更能说明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全球化进阶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