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平台元保近期因老年人自动扣费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多位用户反映,家中老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元保保险通过自动扣费方式收取费用,金额从数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引发对互联网保险营销模式的质疑。
陈妍的经历是典型案例之一。她的长辈在操作手机时,因误触广告被开通自动扣费服务。最初每月仅扣6元,但随后逐渐增至每月200余元,一年累计扣款达2500元。老人因不熟悉短信提醒功能,且退休金充足,长期未察觉异常。陈妍发现后,通过社交媒体学习维权方法,最终通过多次与客服沟通追回款项。
类似情况并非孤例。李雅婷的母亲在更新身份证信息时,被诱导进入不明网页,在未输入银行卡密码的情况下完成保险购买,仅通过勾选付款方式便被扣款。最初扣款金额较小,但次月即增至数百元。银行客服提示可能遭遇诈骗,建议挂失银行卡。李雅婷查询后发现,扣款方为元保保险。
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涉及“元保保险”的投诉已达1955条,主要问题包括“无故扣款”“诱骗投保”及“虚假宣传”。投诉渠道涵盖京东、融360、水滴保等多个平台,用户反映在浏览广告、接收短信或操作小程序时被诱导投保,且退费困难。
元保成立于2019年,创始人方锐具有网易技术背景,曾负责电商和支付业务。公司通过“AI+保险”模式,联合保险公司定制、分销人身险产品,并提供理赔服务。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元保营收从3.85亿元增至20.45亿元,2024年上半年首次实现盈利。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营收达10.7亿元,净利润3.05亿元,现金储备增至34.2亿元。
元保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算法模型。截至2025年6月,公司开发了4800多个模型,可分析超5300个标签,精准定位潜在消费者。然而,这种技术优势也引发争议。2022年,元保因“未按规定开展互联网保险经纪业务”被监管部门警告并罚款1万元。其“1元保”业务更因虚假宣传、强制扣费等问题遭到投诉,中老年群体成为主要受害者。
“1元保险”曾以“首月0元、1元”为噱头,吸引消费者投保,实则将保费分摊至后期。中老年用户因不熟悉条款,误以为以低价获得高额保障,退费时却遭遇困难。2024年10月,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的消费投诉典型案例中,元保保险因强买强卖被点名。消费者蒋先生发现银行卡被莫名扣款,经维权后涉事公司同意退款。
元保的营销模式依赖高投入。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及市场营销费用达10.953亿元,占营收超五成。数字广告和移动互联网广告是主要投放渠道。这种策略虽推动业绩增长,但也导致信任危机。
方锐曾表示,中国保险市场规模庞大,健康险对老百姓具有重要价值。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领域成为关注焦点。他强调,元保拥有技术、产品、运营、推广和品牌的强团队,但如何在技术创新与社会价值间找到平衡,仍是待解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