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办的第30届科技月活动上,美的集团系统展示了其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该企业确立了“双轨并行”的技术发展路径:一方面持续深耕通用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加速推进家电产品的机器人化升级。
在硬件研发层面,美的已构建覆盖核心零部件到整机系统的完整技术体系。通过蓝橙实验室的技术攻关,企业在减速机、伺服电机、机器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上取得突破。自主研发的减速机与伺服电机已实现量产,部分产品可适配从轻载到300kg级重载机器人的应用需求。软件层面则搭建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平台,整合“小脑”技能学习系统、“大脑”智能决策模块及多模态感知能力,结合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下一代智能机器人架构。
针对人形机器人研发,美的专门成立创新中心,聚焦类人形、超人形等不同形态的平台开发,并打造适配工业与商业场景的解决方案。美的AI研究院院长徐翼透露,工业场景被选为技术突破的切入点,主要基于工厂环境相对封闭、运维体系完善等特性,能有效降低技术验证复杂度。据介绍,当前具身智能技术已形成导航、移动、操作三大能力层级,其中精细操作能力仍是行业瓶颈。“即便是简单的抓取放置任务,要达到99%以上的成功率仍极具挑战。”徐翼指出,美的将采取工业场景先行、家庭场景跟进的异步协同模式,通过工业场景验证的技术方案将反哺家庭应用需求。
技术落地方面,美的人形机器人已进入荆州洗衣机工厂开展实际应用,承担巡检、设备运维、工件搬运等任务。商业场景产品预计2025年下半年在门店落地,提供导览、家电操作演示等服务。徐翼强调,工业场景的技术突破将为家庭应用积累经验,而家庭场景的需求洞察也将指导技术迭代方向。
家电机器人化是美的另一重点突破方向。通过为传统家电赋予环境感知与自主决策能力,美的正推动产品从“工具”向“智能体”转型。中央研究院院长孙年祥表示,这一路径既能快速完成场景验证,也为长远的人形机器人发展积累技术。针对当前家电行业面临的性能升级瓶颈与智能家居“被动响应”的局限,美的提出构建“用户行为学习—需求预判—主动执行”的技术闭环。
该系统依托多模态传感器与AI算法,通过持续采集用户习惯数据(如回家时间、空调温度偏好、清洁周期等)构建行为画像,结合实时环境数据预判需求。例如在工作日傍晚自动开启空调,或在周末早晨启动扫地机器人。进入主动执行阶段后,家电可根据空间传感器感知的用户动线调整运行状态,当触觉传感器检测到用户进入清洁区域时,扫地机器人将自动暂停并避让。
孙年祥指出,相比通用人形机器人漫长的研发周期,家电机器人化在技术可行性与市场接受度上更具优势。美的计划优先推进该领域产品落地,预计一至两年内实现规模化应用。这种“双轨并行”战略,既通过家电智能化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又为人形机器人技术积累提供持续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