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固态电池:解决三大痛点,中国科研突破助力技术革命落地

   时间:2025-11-05 02:08:22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前,新能源领域正掀起一场以固态电池为核心的技术革命。众多科技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资本市场对此反应热烈,过去一年间,固态电池相关指数涨幅超过一倍,成为行业焦点。

关于固态电池,市场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这是概念炒作,难以落地;也有人坚信这是将颠覆新能源行业的技术革命。但可以明确的是,固态电池不仅将重塑新能源格局,更会深刻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早在2019年,国内便有人率先提出“新基建”概念,并看好人工智能与新能源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2021年,这一观点进一步发展为“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没买房”的论断,随后新能源板块在资本市场中表现强劲。如今,新能源革命的下半场,固态电池与智能驾驶成为最重要的突破口。

固态电池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解决了液态电池的三大核心难题。首先是里程焦虑。当前新能源车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在140-180Wh/kg,高镍三元电池为200-300Wh/kg,而全固态电池通过采用硅碳负极、高镍三元正极和硫化物电解质,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实现续航里程的大幅提升。未来,装载固态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充一次电有望突破1000公里续航。

其次是安全焦虑。固态电池摒弃了液态电解液,转而使用不易燃的固态电解质,显著降低了电池起火爆炸的风险。固态电解质在200℃极端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即使电池短路也不会燃烧,从根本上解决了安全问题。

主流的固态电解质路线包括硫化物、氧化物和卤化物,其中硫化物路线备受关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作为陶瓷材料,替代了液态电池中的隔膜,其硬度更高,能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和穿透,为电池安全提供了额外保障。

最后是低温性能衰减问题。北方车主深有体会,冬季续航常大幅下降。这是因为传统液态电解质在低温下黏度增大,导致锂离子迁移阻力增加,电导率下降。而固态电池由于使用固态电解质,不存在凝固点问题,离子电导率随温度变化更平稳,低温性能衰减小,续航表现更稳定。

尽管固态电池优势明显,但为何尚未大规模装车?核心问题在于“界面适配”。传统液态电池中的锂离子像在泳池中游泳,而固态电池则像将泳池改成了高速公路。然而,这条“高速路”修建难度大,硫化物电解质硬而金属锂电极软,两者贴合时易出现缝隙,影响充放电效率,即“固-固界面问题”。

目前,市场对固态电池的质疑并非其能否实现,而是何时实现及如何实现。股价波动反映了市场对产业化时间的预期调整。好消息是,中国科研团队正不断取得突破。例如,中科院物理所用碘离子填补电极和电解质缝隙;中科院金属所为电解质设计柔性聚合材料“骨架”,提升储电能力;清华大学用含氟材料改造电解质,形成“保护壳”,提高安全性。这些突破表明,固态电池大规模落地已指日可待。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