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I眼镜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谷歌、苹果、meta等科技行业领军企业纷纷加大在该领域的投入,推动这一新兴赛道迅速升温,成为科技界关注的焦点。
meta公司今年9月与知名眼镜品牌携手,推出了首款具备显示功能的AI眼镜。这款产品定价799美元,约合人民币5700元。其采用右眼全彩单目显示设计,不仅支持实时对话字幕和翻译功能,还能进行拍照和视频录制。尤为特别的是,它配备了一条腕带,通过检测用户前臂肌肉发出的微弱电信号,实现手势操作。例如,用户可通过旋转腕带上的音量控制旋钮来调节音量,拍照和浏览照片也十分便捷。meta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介绍时表示,这款眼镜的操作体验非常直观。
与meta聚焦消费级市场不同,亚马逊将目光投向了配送领域。该公司正在开发专为配送员设计的AI眼镜,旨在提升配送的安全性和效率。这款眼镜能够将步行导航等信息直接投射到配送员的视野中,配送员无需手持设备操作,即可获取所需信息。澳大利亚科技博主斯蒂芬·费内奇在体验后表示,眼镜屏幕上会显示小地图,清晰地标注出门牌号和送货地点,为配送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苹果公司近期也调整了战略方向,将资源向AI眼镜领域倾斜。据彭博社等媒体报道,苹果已暂停了平价版Vision Pro头显的研发计划,转而全力开发AI眼镜。目前,苹果正在研发至少两款AI眼镜产品,预计将在2027年至2028年期间推向市场。这一举措显示出苹果对AI眼镜市场的重视和期待。
谷歌则采取了开放生态的策略,与高通等多家厂商合作开发“安卓XR”平台AI眼镜产品。这一策略与谷歌在手机操作系统领域的做法类似,旨在构建一个开放、可扩展的生态系统,吸引更多厂商参与,共同推动AI眼镜市场的发展。
科技巨头们之所以如此热衷于AI眼镜,不仅看中了其硬件销售潜力,更看重其作为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的价值。从市场定位来看,AI眼镜正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它可以作为手机的配件,增强手机的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它也有望逐步发展成为独立设备,最终可能取代智能手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能终端。
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AI眼镜市场出货量达到了406.5万台,同比增长64.2%。该机构预计,到2029年,全球AI眼镜市场出货量有望突破4000万台。这一数据充分表明,AI眼镜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